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高县:稻谷飘香丰收年 亩产达740.67公斤
2024年08月27日 16: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7日电 (吴平华 罗景萍 阳净)稻菽千重浪,又到丰收时。连日来,在连续的高温天气催促下,宜宾高县广袤田野上,稻香弥漫,金灿灿的稻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各地陆续开镰收割,不断传来增收喜讯。据高县农业农村局透露,今年高县水稻播种面积为20.95万亩,预计总产量约11.5万吨,同比增产6.48%。

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阳净 摄
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阳净 摄

  新农田:筑牢“耕”基种好粮

  走进位于高县庆岭镇的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从高空俯瞰,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稻浪翻涌,呈现出一幅壮阔的丰收画卷。

  “前期,我们联合宜宾市农科院专家组对园区内的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亩产740.67公斤,达到了市级先进水平。”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刚介绍,秋粮生产好于预期的密码,就藏在这些“高配版”的良田里。

  近年来,高县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将建设任务落户在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镇,通过集中整治、土壤改良、完善灌溉与排水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万余亩,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高产区。

  目前,高县正着力打造规划总面积10万亩的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整个园区以庆岭镇为核心,辐射县内多个镇、村,通过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水稻、高粱、油菜、蔬菜等农作物,有效解决土地谁来种、如何种的生产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成为当地一座重要“粮仓”。

  新农技:科技助力绘“丰”景

  如果说高标准农田是稳产丰收的基础,那么新农技的加持则让粮食丰收有了更多保障。在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的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工人们正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收割稻谷。

  “你看,这稻穗颗粒饱满,稻谷结实,产量差不了,通过人工收割后蓄留再生稻,还要再增产一次。”园区负责农田耕种管理的高县农富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曾立欢介绍,今年,公司与宜宾市农科院合作,在园区示范带内建设3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点、5个千亩高产示范区、1个万亩带动展示区,引进“隆两优534”“荃优607”等多个高产品种,通过推广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杂交中稻-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等5项省内主推技术,示范带动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行走在园区稻田间,各种灭虫设备如卫士一般伫立在稻田间;稻田边看似路灯的装置,实则为一个小型气象站,可实时检测温度、风向、雨量等气象数据;无人机空中盘旋,遥感监测水稻生长情况。技术员们通过汇总各类监测数据,分析水稻长势,研究施肥植保处方……从天上到地下,田野间满满的“科技范”。

  新农机:“慧”种地引领田野新潮流

  眼下天气晴好,正是抢收水稻好时机,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技术人员正操纵着联合收割机,抢收成熟水稻。

  “以前靠人工收割,现在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一步到位,又快又好。”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万从平介绍,目前,园区内的农事服务中心拥有手扶式四驱微耕机、乘坐式丘陵山区耕作机、旋耕机、液压翻转犁、油菜移栽机、收割机等各式农机,从种到收,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样,在高县可久镇高坡村,眼看着稻田里稻谷黄了,村民付宗强却没有像往年一样,忙着去和其他种植户换工收割水稻。付宗强说,换工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都是靠农机,以前要三四天才能完成的活,现在1天就可以完成,省心省力,平均每亩还能节约两三百元的收割成本。

  近年来,高县聚焦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大力推广适应丘陵山区耕作特点、覆盖农作物种植全环节的各类大、中、小型农机,并落实相关的农机购买补贴,全县农机拥有量20.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28.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5%。

  大小农机齐上阵,万顷沃野,农机轰鸣,金黄稻谷颗粒归仓。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具的运用,让高标准农田成了农机手、农业机械奋战的“主战场”,描绘出一幅幅粮谷满仓的丰收画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