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电(陈选斌)26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的特色稻渔循环农业集成科技示范片内传来机器的阵阵轰鸣声,一场水稻新品种测产验收在这里举行。
“这是我们在新整改的高标准农田种植的第一年,不仅克服了机械栽插时的陷机问题,还选种了包括‘富锌稻’在内的五种特色稻渔特优品种,今天田间随机取样测定的最高产品种产量达780.5公斤。”方家镇东岳村党支部副书记吴霞介绍,往年,农户在烂泥田种植水稻的亩产仅350到400公斤。
“今天经过现场测产,有两个品种田间表现比较好,籽粒饱满,结实率高,抽穗期耐高温能力较强,适合方家镇大面积推广种植。”仁寿县方家镇人大主席王栋介绍。
作为传统的淡水鱼养殖大镇,养殖尾水污染是方家镇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方家镇引进了四川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作为技术保障,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该团队一方面解决了养殖尾水净化和稻鱼田生物防控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稻在水面长,鱼在稻下游。据悉,生态稻田作为一种高效的天然净化系统,通过养殖废水的循环再利用,结合绿色生物防控与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增产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四川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的郑爱萍教授表示,团队通过全产业链服务,拟打造方家镇优质、特色鲜明的稻渔品牌,提升当地稻渔系列产品价值。
仁寿县方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只是第一步,要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效益化,还需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未来,方家镇将通过创新举措与科学规划,继续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