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高县:“农闲田”变“增收田”“稻蔬”轮作促增收
2024年10月22日 19: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2日电 (吴平华 罗景萍 阳净)“大家栽苗时候注意根部要压紧,苗要栽正.....”秋雨过后,大地滋润,正是秋种好时候。21日,在宜宾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已经完成了开沟、起垄等工作,摇身一变成为了蔬菜种植基地,园区负责蔬菜耕种管理的高县农富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彭邦文正趁着雨后晴天,组织工人抢抓农时,栽种西兰花苔,田野间呈现一幅热闹的秋种图景。

农户正在地里忙碌。蔡兰 摄
农户正在地里忙碌。蔡兰 摄

  “我们在水稻收割完之后,紧跟着就把土地翻作好,分类种植了油菜、青菜和西兰花苔等2000多亩粮油和蔬菜作物。”彭邦文介绍,以往水稻收割后,田地往往会闲置一段时间,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园区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闲置农田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力强的蔬菜产业,有效补齐了“种植空窗期”,极大地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据悉,该批蔬菜预计将在今年春节前开始陆续采收,待采收完毕后,土地将再次进行翻耕,迎接大春农作物的耕种,通过不断激活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连片的蔬菜基地,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彭邦文介绍说,蔬菜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平常基地每天至少有五六十名工人干活,抢种抢收时候一天甚至上百人,不仅有当地村民,不少相邻镇、村的群众也来基地务工。

  “农闲时候来这里帮忙种菜,手脚麻利点,每天还是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家门口就能赚钱,很不错。”村民严增凤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园区,自己则成为了园区的一名工人,一份土地双份增收,让她觉得省事也省心。

  土地“活起来”,产业“旺起来”。近年来,高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地等自然优势,大力推广“稻蔬”“稻油”接茬轮作种植模式,鼓励各地在水稻收割后利用闲置农田种植特色蔬菜、油菜等作物,通过水旱轮作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为充实“粮袋子”、端稳“菜篮子”提供有力支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