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吴平华 竭召林 何华)近年来,珙县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大力推行农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打破传统农业结构的单一性,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农民收入。通过发展茶叶、畜牧、蚕桑等多种产业,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种多元化发展策略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走进鹿鸣茶海,茶农们正忙碌着,他们手握修剪工具,精心修剪茶树,去除枯枝病叶,以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鹿鸣茶山云雾缭绕,鹿鸣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声誉。现有“鹿鸣贡茶”“鹿鸣雾芽”“鹿鸣翠芽”和“古僰贡茶”等系列产品,注册品牌“鹿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等荣誉,“鹿鸣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此之外,鹿鸣茶业有限公司还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春季体验采茶制茶,夏季避暑纳凉,冬季观赏雪景为主,大力发展旅游项目打出“茶旅融合”品牌,“鹿鸣茶海”获国家级AAA旅游景区,鹿鸣茶业基地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在珙县各蚕茧站,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一台台自动化的分拣机高速运转,工人们穿梭其间,仔细检查、分级、称重每一茧,确保品质等级分类精准。蚕农钱仕永告诉记者:“今年我养了15张蚕种,收入有4万多块,相当于一个人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家还可以照看父母、孙儿。”
据了解,珙县在收获全国优质茧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省级特色农产品(蚕桑)优势区、全省培育的5个20万亩以上蚕桑重点基地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后,珙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于2023年又成功升级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以《珙县100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政府+国有平台公司+镇村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利益链接机制,高质量推进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升级培育,形成集科研、试验、科普、规模化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县域蚕桑产业良种推广、新技术研发、新机具应用试验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县域蚕桑产业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推动珙县成为川南乃至全国蚕桑行业的引跑者。
每年鲈鱼丰收季节,养殖基地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在下罗社区的珙县银谷水产养殖基地,工人们身穿防水服,忙碌地进行撒网、筛选、称重、装车。
银谷生态养殖基地拥有多个大型养殖池塘和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孵化场、饲料加工区和鱼苗培育区。该养殖基地是近年来珙县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以其科学的养殖技术、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高效的生产模式,成为全县养殖业的典范。养殖基地采用循环水系统,保证了养殖水体的清洁,通过科学投喂和水质管理,确保养殖出的鲈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珙县农业产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深度融合。茶叶、畜牧、蚕桑等传统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型的农业产业链。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了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和质量认证,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增值。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珙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6%,实现蚕桑综合产值17.44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8.29亿元,畜牧业产值约12.4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