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破土“致富笋” 撑起营山乡村振兴富民路
2025年08月15日 14:4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5日电(王爵 彭传桁)盛夏时节,绿意漫山。近日,在营山县骆市镇千佛村,绿竹笋种植基地里热闹得像开了锅。连片的竹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刚冒头的竹笋裹着嫩黄的笋衣,在泥土里藏不住饱满的生机。营山县半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能正领着笋农们穿梭林间,大家握着锄头小心翼翼刨开湿润的泥土,稍一用力撬动,肥嫩的绿竹笋便带着泥土的清香“破土而出”。采挖好的竹笋很快装满背筐,经转运车送回基地清洗,正等着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新出土的绿竹笋。贾鹏 摄

  “每年七八月可是采收旺季,这时候大伙儿忙得根本停不下来!”李世能擦了擦额头的汗,介绍说:“这绿竹笋老家在宝岛台湾,因为长得圆滚滚像马蹄,大伙儿都叫它马蹄笋,在鲜食竹笋里那可是‘尖子生’。咬一口脆嫩多汁,甜丝丝的清爽劲儿直窜舌尖,不光营养价值高,好消化,还带着点药用价值呢。除了新鲜吃,做成即食软包装能存更久,运到哪儿都好卖。”

  据了解,专合社于2014年成立,李世能带着乡亲们在竹林里摸爬滚打11年,从选种、培土到管护,一点点琢磨出成熟的绿竹笋种植技术,推出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如今,以千佛村为核心,这绿竹笋的“版图”已经扩展到青山镇、绿水镇、双溪社区等好几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其中1600多亩已进入稳定产笋期,一年能收约700吨鲜笋。

村民刚采收回来的绿竹笋堆成小山。贾鹏 摄

  如今,旺季时专合社有80多人忙采收、分拣绿竹笋,平时也有20多位老乡在这里稳稳当当地上班,绿竹笋已成了千佛村百姓的“钱袋子”。“70多岁的冯传荣蹲在竹林边,手里还沾着刚挖笋的泥土,脸上堆着满足的笑:“我在这儿干快11年啦!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在这竹林里施肥、除草、挖笋,每天都有十几个老乡一起干活,老板还管顿热乎饭。”他掰着指头数起收入,“6月至10月这几个月最忙,每月能挣两千多,一年下来稳稳当当两万多块,工资一分都不拖。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日子踏实,就盼着这笋子产业能一直火下去!”

  靠着“绿色种植”的好理念和笋子本身的独特风味,千佛村的绿竹笋走出营山,成了全国市场上的“香饽饽”,更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从守着绿水青山到把竹林变成“聚宝盆”,营山县骆市镇千佛村正握着这根脆嫩的绿竹笋,稳稳撬动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路上越走越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