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朝天农文旅融合发展 林下“仙草”引客来
2025年10月15日 19: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5日电 (杨青鹏 曾媛)10月15日,广元市朝天区鸳鸯池林场内的灵芝观光园热闹非凡。林间清冽空气裹挟着灵芝孢子粉的淡雅芬芳,吸引游客驻足流连。这座“林下灵芝园”,自今年5月份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上万观光者。作为朝天区首个集灵芝种植、科普研学、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园区,它正成为曾家山旅游的新热点。

  林间探秘:在“天然氧吧”中邂逅灵芝生长密码

  沿着1公里“灵芝探秘步道”深入林间,步道右侧直径40厘米的椴木段上,深褐色的灵芝菌盖如云盘舒展,菌褶间凝结的孢子露泛着微光。步道左侧的斜坡上,透明薄膜搭建的“蘑菇房”内,成熟的灵芝如祥云般绽放,不断地“吞云吐雾”,喷射孢子粉。

  沿途导览员细致讲解,将灵芝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苛刻要求娓娓道来,揭开灵芝从菌椴萌发到成熟采收的全周期培育奥秘。“以前只在中药店见过干灵芝,今天才知道它像蘑菇一样‘长’在树(椴)上。”来自成都的曾女士举着手机拍摄菌盖,语气里满是惊喜。

  “曾家山负氧离子浓度3万多,湿度和温度尤其适合灵芝生长。”四川林下仙芝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川芝谷品牌经理杨吉介绍,这些菌棒以椴木为基质,接种“中华小个赤灵芝”优质菌种,经180天自然生长后,便可源源不断喷射孢子粉。目前,每天可采收20公斤孢子粉。

  孢子粉采收:传统工艺守护“自然黄金”

  在观光园半山腰,村民尹定全正轻柔地揭开覆盖在灵芝上的薄膜罩。仿野生种植罩内云雾缭绕,他手持特制软毛刷,俯身对着一朵朵盛开的灵芝,动作轻柔又精准地拂过褐红色伞盖。随着刷尖轻扫,一层细腻的褐色粉末——灵芝孢子粉,从菌褶中缓缓飘落,落在收集勺里。

  “现在虽然有了高效的采收设备,这种古法刷粉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孢子粉的纯净度和完整性,采粉更干净卫生,扫的力度必须恰到好处,用力过猛会损伤伞盖,太轻则无法收集彻底。这层褐色的粉末,凝聚了灵芝的全部精华。”工作人员曹书说。

  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样原始的采收场景。“看到这褐色的粉末被一点点刷下来,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千年灵芝’的精华所在,真是不虚此行。”游客张艳感赞不已。

  文旅融合:“一棵芝”带动“一条链”

  “在这里看到了灵芝生长的原始环境,喝一杯用灵芝泡的茶,特别舒心。”游客武坤体验后,当即在园区电商展销中心购买了多款产品。

  “我们新增的孢子粉采收观摩、灵芝公益讲解以及定制化康养产品等项目,旨在让游客从‘看热闹’变为‘懂门道’,深度感知灵芝的生态与文化内涵。”销售负责人常焰青说,

  据了解,2024年,鸳鸯池林场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林下仙芝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引入林下灵芝仿野生种植项目,在林家坝子、鸳鸯池森林公园规划了500亩种植区域。初步统计显示,新增项目开放后,林场避暑游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超150%,相关产品销售额环比增长近一倍,有效带动当地种植户增收,也推动了周边民宿、餐饮业发展。

  “生动的‘林间课堂’,不仅普及了中医药知识,更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了品牌认知,是农业观光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型的成功实践。”两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世龙表示,当地将持续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林下仙草”绽放更大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