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聚力推进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2025年11月20日 16: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0日电(吴平华 李媛媛 钟晓梅)丝脉连民生,桑田蕴希望,近年来,叙州区双龙镇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规模化、延长产业链,助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蚕农们的“破茧”致富路越走越顺畅。

村民正抓紧时间采摘蚕茧。李媛媛 摄

  近日,双龙镇黄格村迎来了今年最后一轮蚕茧收购。收购现场,蚕农们满载“硕果”前来交售。车辆的往来声、蚕农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现场十分热闹。筛选、检测、称重、结算……不一会儿,拉货的小三轮车上便堆起了一座座“小雪山”,格外耀眼。蚕农们看着手机里刚刚到账的“致富金”,脸上洋溢着轻松和幸福。

蚕茧个大、色白、质优。李媛媛 摄

  黄格村村民陈龙已有6年的养蚕经验,今年共养殖了6季桑蚕,所产蚕茧个大、色白、质优。收购人员初步评定后,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收购。陈龙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是他近几年来养蚕收入最高的一年。

  “我今年一共养了30多张蚕茧,大概收入八九万元。今天运了150公斤蚕茧过来,能卖8000多元。养蚕挣到钱了,心情非常不错。”陈龙说道。

  而在村民杨从军的蚕棚外,他和家人正在抓紧时间采摘蚕茧,手指翻飞间,不一会儿,一把把洁白、饱满的蚕茧便落入了框中。

  “我今天摘的蚕茧,一会儿就运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去卖。今年我一共喂了17张蚕,收了八九百公斤蚕茧,纯收入有4万元左右。”说到今年的收成,杨从军喜笑颜开。

  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催生着一系列产业链的延伸。今年,在双龙镇政府的支持下,金山村利用村上闲置资产,改建了1200平方米手工蚕丝被加工厂房。改建内容包括煮茧车间2间、干茧储存室4间以及购买配套设施设备。目前,厂房改建工程已到了收尾阶段。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房屋整体翻新、改建,漆面上墙、门窗安装、场地硬化以及水电设施已全部完工,并新修蓄水池2口。”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开康介绍,现已完成总工程量95%左右,目前正在铺设沟盖板,“下一步,我们就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调试通过后,预计在12月中旬建成投产。”

  蚕丝被加工厂投产后,将依托双龙镇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从双龙镇及周边区域的农户手中采购蚕茧,并为村民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满产情况下,该加工厂预计年加工蚕茧100吨以上。2026年预计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推动集体经济收入约60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200多张蚕丝被的订单以及群众自产蚕茧的代加工订单。在投产后,我们将加快生产,争取实现生产‘开门红’。”陶开康说。

  通过延链、补链,双龙镇正推动蚕桑产业逐步从“卖原料”向“做产品”转型升级,让蚕桑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富民丝”。截至目前,全镇桑园面积2.8万亩,蚕农3000余户,带动群众增收超过1500万元。下一步,双龙镇将扩大蚕桑种植面积至3万亩以上,对现有桑园提质增效,补齐基础短板,培育招引蚕丝加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蚕桑产业,积极创建国家蚕桑产业强镇。 (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