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四川疾控

四川疾控: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有变
2022年06月15日 09:29 来源:四川疾控 编辑:曹惠君

  6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0例(北京42例,内蒙古15例,上海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7例(北京32例,上海14例,内蒙古9例,辽宁5例,云南3例,四川2例,江苏1例,浙江1例)。公众要密切关注北京,上海,辽宁丹东,内蒙古锡林郭勒、赤峰,广西防城港等地疫情情况。

  上海市来(返)川人员管控措施

  从6月12日0时起,上海市全域由A类地区调整为B类地区,对近7天内有上海市旅居史来(返)川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至抵川后满7天。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员应同时实行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共同居住人员隔离的,实行集中隔离。

  对6月12日0时前已在我省隔离的有上海市旅居史来(返)川人员,继续实行集中隔离至抵川后满7天。

  各地要进一步摸排近期有上海市旅居史来(返)川人员信息,督促来(返)川前及时向目的地社区(村)报备,入川后规范落实闭环转运、核酸检测和隔离管理等措施。

  【最新来(返)川政策】

  01、来(返)川须扫“入川码”并提前报备

  所有来(返)川人员,须查验健康码和通信行程卡,并在各查验点通过“四川天府健康通”扫描“入川即检特殊场所码”( 简称“入川码”)。

  没有本土疫情地区的来(返)川人员,在领取“入川码”后,需完成核酸3天2检(间隔24小时及以上),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可正常出行。

  所有来(返)川人员需在来(返)川前向目的地社区(村)登记报备。可通过识别扫描目的地市(州)报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登记报备。如不便采取二维码方式报备,可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目的地社区(村)登记报备(电话号码请通过网络或114等方式查询)。

  02、分类实施来(返)川人员管理

  各地要按照四川疾控每日发布的A、B类风险地区管理要求,分类实施来(返)川人员管理。

  A类地区

  对7天内有A类地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集中隔离直至抵川后满7天。

  B类地区

  对7天内有B类地区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施居家隔离直至抵川后满7天,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员应同时实行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共同居住人员隔离的,实行集中隔离。

  03、优化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措施

  对所有从我省口岸入境人员实行10天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由各市(州)闭环接回实施7天居家隔离;目的地为省外的,应闭环送至机场、车站,并提前将相关信息告知目的地。从省外口岸入境不满17天的来(返)川人员,应实行居家隔离直至满17天。解除集中或居家隔离时,应采取双采双检,并满足“人、物、环境”三样本同时核酸检测阴性。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员应同时实行居家隔离,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或不接受共同居住人员隔离的,实行集中隔离。

  【重要提醒】

  一、落实来(返)川人员扫“入川码”、查行程卡及“落地检”

  全省所有机场、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站口和普通国省干线省界入口处查验点要查验所有来(返)川人员的通信行程卡、并要求扫“入川码”。

  二、加强风险人员排查

  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往来人员旅居史、接触史排查,督促相关人员按照当地要求落实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三、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谁的场所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民宿、网约房、酒吧、歌舞厅、洗浴场所、棋牌室(麻将馆)、网吧、电子游艺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十类重点场所要严格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发现健康码异常(红码、黄码、弹窗)或“四川天府健康通”显示有风险城市旅居史、行程卡带“*”人员,应限制其进入上述重点场所(弹窗人员可进入民宿、网约房),并第一时间报告所在社区(村)。旅游景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院剧场等文旅场所和交通场站、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农贸市场、宗教寺庙、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均要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亮码和扫码通行要求。

  四、做好各类活动疫情防控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谁主办、谁组织、谁负责”原则,有序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展销促销、会议培训、论坛庆典等活动。活动举办地、举办单位、场所单位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全面掌握活动相关人员健康状况,针对参加活动的各类人群、各个环节落实防控措施,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科学设置临时隔离场所,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专家提醒】

  关注疫情动态,主动报备测核酸

  公众如收到疫情防控提醒短息,或健康码变为“红码”“黄码”,要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加强居家隔离管理,做到真居家、真隔离

  居家隔离最好单独居住,如无单独居住房屋,选择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房间,尽量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隔离期间拒绝一切探访,不得外出。隔离人员在社区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居家隔离,共同居住者也要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

  做好日常清洁消毒

  运行中的商超、宾馆、农贸市场、学校、交通工具(站点)、办公楼宇、建筑工地、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和单位,每天至少开展2次预防性消毒,重点对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环境物体表面加大消毒频次。家庭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进行消毒,严格遵循消毒产品说明书使用,不能超范围使用。

  做好防疫人员防暑降温工作

  高温季节即将来临,各地要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科学安排作业时间、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高温作业个体防护、配备防暑饮料及急救物品、开展防暑降温宣传教育等措施,切实保护防疫人员的职业健康。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