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眉山11月17日讯(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三星堆遗址相关研究有何新成果?巴蜀文化是如何与周边文化互动发展的? 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阶段性学术成果研讨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会议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汇报了四川自2021年至2023年10月的多项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
成果丰硕
多个遗址取得研究进展
唐飞介绍,在川渝地区文化发展的年代框架与谱系方面,包括宝墩遗址在内的多个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和文明编年史构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证材料。
在川渝地区先秦时期社会复杂化研究上,近年于眉山市发现的登云古城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最南端的一座史前古城址,这为进一步研究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与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2022年至今,考古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进行发掘工作,并发现了生产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重要遗迹,出土许多遗物,对认识三星堆遗址的功能分区、建筑格局、族群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在川东罗家坝、城坝遗址的考古发现,则揭示了战国时期以来川东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为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深化研究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在研究川渝地区先秦时期文明形态与模式上,针对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大型都邑,以及相关遗址及墓葬中石器、陶器、玉器、器物纹饰、建筑物形态、空间布局、祭坛、祭祀坑等相关遗存的风格的形成和仪式的出现,是认识川渝地区文明形态与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巴蜀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互动与发展上,通过早期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三星堆遗址青铜器铸造技术与中原地区对比、沱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的考古调查来探讨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与发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此外,考古研究成果还显示:夏商周三代中原王朝均不断地在川渝地区施加政治影响,其势力与影响呈现出一波强过一波的态势。商周时期南方风格青铜器在川渝地区有较多发现,如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西周时期峡江受到东部青铜文化影响,成都平原古蜀则有明显来自关中文化的影响。东周时期,南方楚文化的势力一度影响了巴蜀上层统治阶级,随着秦灭巴蜀,巴蜀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政府版图中,丰富了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化进程。
唐飞表示,创新工作模式、多学科研究等工作方式在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一步川渝地区考古工作将继续秉持之前工作理念、思路与方法,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后续考古重大项目的规划与指导下,继续系统、深入开展考古、保护、研究、传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