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中新网四川

四川乡村观察:农文旅融合发展“唤醒”乡村新活力
2023年12月23日 09: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3日电 (陈选斌)每日清晨打开屋门打扫庭院,吃了早饭去林间步道走走,路上给游客指指路……竹里稻香项目落地四川眉山市青神县新光村后,3组村民孙淑芳早已适应了村里农房变客房、家园变公园的转变。

青神县新光村“稻香里”。陈选斌 摄
青神县新光村“稻香里”。陈选斌 摄

  近年来,作为四川面积最小的县,青神县大力实施竹文旅融合战略,打“特色牌”奏响“富民曲”:竹里院子、竹里巷子、竹里萤光、竹里稻香等一系列的“竹里+”文旅项目相继完工亮相,成为一批新晋体验打卡点。当地村民通过出租闲置农房、经营乡村旅游业态、就地就近务工等增收。

  以新光村为例,当地抢抓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机遇,盘活闲置资产资源9处,吸引资本1500余万元建成民宿、餐厅等消费业态6个。建成稻鱼稻虾种养示范区、油菜花海示范区、千亩稻田示范区,年接待研学、观光、农事体验游客50万人次,实现村民就业增收5000万元。预计2023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

青神县新光村里的油画墙。陈选斌 摄
青神县新光村里的油画墙。陈选斌 摄

  青神县副县长万红缨表示,青神坚持以“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扮靓乡村颜值。一是以“拆”治乱,设计竹乡特色的农房设计图集,示范带动5000余户农房规范改造提升;二是以“收”归序,建成“四小园”5万余个,实现“一宅变四园”;三是以“改”提质,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村占比100%,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7.8%;四是以“栽”增绿,实施万亩栽竹计划,建成最美竹林风景线150公里,建成竹里系列生态景观60个。

  2023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指出,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坚定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农业强省、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要加快构建“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的乡村产业体系,充分挖掘特色产业多种功能。

  同样是探索“农业+”模式,培育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乡村业态的,还有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红碑村。2021年,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以下简称美院)确定搬迁至资阳临空经济区,并最终选址红碑村。2022年红碑村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建设,推动“最美乡村”与“最美美院”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回归乡村创业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餐厅的发展,并没有辜负红碑村“新村民”彭志华当初的勇气。2022年,彭志华来到红碑村,看着村里全是破破烂烂的老农房,周边道路也是泥巴路,“心里十分没底”。

红碑村“新村民”彭志华打造的“原野餐吧”。杨雪 摄
红碑村“新村民”彭志华打造的“原野餐吧”。杨雪 摄

  在政策扶持下,彭志华打造了融合特色餐吧、民宿、户外拓展基地、研学基地、康养旅居基地等多种业态的“原野餐吧”。“我希望通过丰富美院师生课余生活的休闲配套,让他们都愿意来到红碑村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彭志华表示。

  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宾刚介绍,目前资阳累计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3个、市级示范村123个。未来资阳将每年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示范,引领和推进农村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建设成为丘陵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省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底,四川累计建成8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