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中新网四川

国内外隧道专家齐聚成都 破解特长隧道技术难题
2024年10月25日 20: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5日电(朱源)25日,“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国际学术交流会暨大凉山特长公路隧道高质量建设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国内近年来首次举办的较大规模特长公路隧道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搭建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隧道领域加强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不断推动全球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进步。

研讨会现场。中铁科研院 供图
研讨会现场。中铁科研院 供图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以及来自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00余名知名隧道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的实践成果和应用研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了广泛共识。

  开幕式上,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主席郑宗联,新加坡隧道工程和地下施工学会主席郑坚文,格鲁吉亚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Iuri Svanidze,印度尼西亚岩土工程学会前联席主席Paulus Pramono Rahardjo,蜀道集团总工程师黄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梁正钦,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总裁、中国中铁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研究咨询中心理事长陈文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等先后致辞。

  据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国际隧协前主席严金秀介绍,本次会议共设置了特长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特长公路隧道维护和运营、隧道管理和绿色发展、大凉山特长隧道建设和创新等四场主旨报告,共计14场专题报告。

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国际隧协前主席严金秀介绍相关情况。中铁科研院 供图
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国际隧协前主席严金秀介绍相关情况。中铁科研院 供图

  研讨会现场,何川院士、Pierre Charcellay(法国专家)、Lee Thompson(英国专家)等14名国内外知名隧道及地下空间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作学术,依次分享了世界各国隧道建设和运营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交流了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及管理关键技术、施工新方法及运营与维护经验,重点研讨了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特长隧道“平导+单井”建设模式下隧道运营通风防灾技术、平导TBM施工技术和HSP法地质预报技术应用,展望了四川超长深埋公路隧道建设挑战与TBM工法应用等技术的应用前景,为特长隧道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点研讨项目,全长15.366公里的大凉山1号隧道是乐西高速马边至昭觉段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在建与运营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还是中国首条采用TBM平导与主洞钻爆法施工的超特长高速公路隧道,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填补了国内同类型高速公路施工的技术空白,开启了四川公路智能建造的新篇章。

大凉山1号隧道乐山端洞门效果图。中铁科研院 供图
大凉山1号隧道乐山端洞门效果图。中铁科研院 供图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马来西亚工程师协会(IEM)、新加坡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TUCSS)、格鲁吉亚土木工程师学会、印度尼西亚岩土工程学会、中国中铁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研究咨询中心等单位主办,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作为指导单位,蜀道集团、川高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蜀道集团川高乐西公司共同承办。(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