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四川在线

四川公安防范提醒:警惕涉疫诈骗
2021年11月10日 10:1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公安官微发布提醒,请市民警惕涉疫诈骗:

  一是冒充防疫机构人员称可快速出具核酸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有问题诈骗。骗子冒充防疫工作机构人员声称有私人渠道,半个小时即可出具核酸检测结果,在家也能做核酸检测等信息,以及致电做过核酸检测的市民称其检测结果有问题,吸引受害人注意,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核酸检测时间以社区通知为准,核酸检测结果请在官方正规平台查询。核酸检测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

  二是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诈骗。群众收到关于“免费领取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的诱导短信,内有一个网络链接,诱导群众点击。

  警方提醒:只要短信涉及到“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等字样的都是含有钓鱼网站链接的诱导诈骗,不要点击短信里提供的链接,更不要填写个人信息。

  三是“行程卡”小程序无法正常登录诈骗。外出发现“行程卡”无法正常登录,手机收到带有网站链接的短信,点击链接后骗子即可获取个人信息,从而骗钱骗财。

  警方提醒:截止目前只有两种方式查询,一种是使用国务院客户端防疫行程卡查询,另一种是通过短信方式查询,发送短信CXMYD到所属运营商进行查询。收到以上短信千万不要点击。

  四是售卖新冠治疗“特效药”诈骗等。对方来电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告知市民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现在有一款特效药,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警方提醒: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网上交易要在正规网购平台。流调人员开展流调工作时不会询问财产、提及“特效药”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四川公安提醒,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来电,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查询个人健康出行信息请到正规网站、APP上办理。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