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逾期提交证据?法院:依法罚款
2024年05月17日 13: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吴平华 赵春梅)近日,简阳法院审结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被告朱某某故意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简阳法院依法对其进行罚款,严肃惩治恶意拖延诉讼、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

  经审理查明,朱某某与杨某某于2022年4月15日在法院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未对银行存款和登记在朱某某名下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基金、证券、保险、应收债权等财产予以分割,故杨某某向简阳法院起诉要求分割上述财产,上述财产中就包括朱某某向景顺长城基金公司购入89000元基金。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简阳法院要求朱某某在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其持有的景顺长城基金的基本情况,并在三次庭审中对朱某某进行释明并要求其提交,而朱某某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最终在第三次庭审结束后向简阳法院邮寄了其名下的另一个支付宝账户内有关景顺长城基金的证据。

  简阳法院认为,朱某某明知自己有两个支付宝账户,在简阳法院多次要求其提供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其拒不提交持有的证据,而是在第三次庭审后才提交,其行为属于故意逾期提交证据、恶意拖延诉讼,严重影响法院对案件事实的查清,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因该证据与本案基本事实有关,简阳法院依法采纳了该证据,但对朱某某的行为予以罚款40000元,以维护司法权威。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认为证据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交,忽视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有部分诉讼参与人甚至在庭审中当庭提交前期未提交的证据,进行证据突击,极易引发对方当事人不满情绪,更为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增加难度,致使审判次数增加,浪费司法资源。人民法院依法严肃处理该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警示所有参加诉讼的人员规范自身诉讼行为,依法全面、正确、诚实地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司法权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