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明知好友借款搞赌仍出借 法院判令不受法律保护
2024年08月14日 13: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4日电 (吴平华 石熠)近日,简阳法院审理了一起借款用于打牌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院以二人之间的借款系在赌博的过程中产生,以该笔借款系不法原因之债,非民事案件受理的范围,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黄某与钟某系朋友关系,在参加一起酒席时伙同蒋某等人一起打纸牌“炸金花”,5元铺底,200元封顶。因钟某没有钱参加,便向黄某借款,每次借款1000元—2000元不等,每次借款方式为黄某先抵扣钟某在牌桌上输掉的钱后支付其余现金给钟某。钟某书写人民币15,000元欠条给黄某,并承诺于2023年12月30日前还清。此后,钟某未按欠条约定的时间履行还款义务,黄某向钟某催收还款无果,故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黄某主张出借给钟某的借款是发生在黄某与钟某等人在炸金花赌博活动中。黄某在自身参赌且明知钟某借款用于赌博的情况下,积极对外出借赌资,有违善良风俗。黄某主张的借款基于不法原因产生,属于非法之债,若通过民事诉讼适用民间借贷返还,将会鼓励和助长此类不良风气和不法行为,其判决结果将会违反公序良俗。黄某就此提起的本案诉讼,并非民事案件受理的范围,若通过民事诉讼,法律将会遭到滥用。故对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借款的请求,不予支持。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融资活动,该融资活动亦应符合法律规定和善良风俗。当下,人们自发的借贷行为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和制度,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应当结合查明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及借贷资金的来源、去向等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善良风俗等作出裁判。

  本案中,法院通过开具调查令、责令双方当事人签署诚信诉讼保证书、庭审中反复询问当事人借款细节等方式,查明二人之间的借款系在赌博的过程中产生,以该笔借款系不法原因之债,非民事案件受理的范围,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本案系民法典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实践,能够有效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倡导效果,有利于引导民间借贷行为朝合法、规范的方向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