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长江“摆渡人”杨光学迎来摆渡“最后的时光”
2024年08月21日 11:3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邹立洋 张琳 赵运懿)“桥修起就安逸了!”在四川泸州合江榕山客渡码头渡口,白米镇斗笠村村民邓中华在趸船上和同行的村民闲聊着,等待渡船过河。今天是临港街道的赶场日,集市散场后他坐上了回家的渡船,望着不远处即将建成通车的泸州榕山长江大桥,邓中华心里十分感慨。

群众坐船过江。合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众坐船过江。合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邓中华说:“桥通了以后我随时都可以把菜拉来,半夜也可以拉走,我种了很多仔姜,可以随时拉去卖,桥没通很不方便。”

  另一边,榕山码头客渡船船长杨光学踏上渡船,仔细地检查船体和机器,为即将发船做着准备工作。杨光学已经在渡船上工作了20多年,来往过江的村民他都很熟悉,20多年来,1.5元的船票从未涨价,渡船不大,最多一趟能容纳48人,每天7点准时发船,其后间隔两小时发船,从渡口乘船的大多是买卖东西、走亲访友、上下班的乘客,渡船一天平均摆渡80余人。看着不远处屹立在长江之上的大桥,杨光学和大伙一样期待通车的那天,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摆渡生涯迎来“最后的时光”。

  “虽然说还是有不舍,有了渡改桥,这个渡口始终要拆除。看到合江的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出行越来越安全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感到很高兴。我也是白米镇的人,附近的人出行更安全更方便,我也感到很高兴。”杨光学说。

  据悉,榕山客渡码头渡船是长江干线合江段水域临港街道、白米镇史坝村、斗笠村、向阳村等两岸部分群众出行的首选,渡船往返两岸能够让他们节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20多年来,杨光学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在长江上摆渡,除了特殊原因外,风雨无阻,为两岸的群众摆渡起一座“移动的桥”。

  九月份,作为泸州渡改桥项目之一的泸州榕山长江大桥即将建成通车,榕山客渡码头渡口也将随即拆除。该桥建成通车后,两岸之间公路通车时间将缩短至2分钟,惠及两岸30余万群众。(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