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绵竹:高效办成“一件事” 助残服务“零距离”
2024年10月29日 19: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罗天琪)“工作人员很有耐心,非常细致地为我讲解政策、报销比例等。”近日,绵竹市汉旺镇集贤社区居民刘春艳来到汉旺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咨询2025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工作人员对残疾人的贴心服务让她连连称赞。

群众办理业务。 罗天琪 摄
群众办理业务。 罗天琪 摄

  “现在村(社区)都设置了代办员提供代办、帮办服务,不方便出行的残疾群体需要办理业务,可以给代办员打电话上门收件,办理好后将证件送到家。”据汉旺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学玲介绍,汉旺镇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了便民轮椅、无障碍通道等,为残疾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具体到行动上,绵竹市将残疾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工作权限下放到镇(街道),在全市12个镇(街道)和15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残联窗口,开展残疾人证办理、补贴发放、康复救助等多项服务,以“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平台为载体,精准掌握残疾人需求,以数字化平台促进服务提升。通过基本情况调查、入户访视等方式宣传扶残助残政策和助残“一件事”网上办理流程,积极引导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网络申报相关业务,组织基层残协工作人员、志愿者对残疾人实行一对一、面对面代办帮办,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服务。

  据绵竹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个月从全国残疾人证管理信息平台调取数据,将到期换证信息推送到各镇(街道)残联,并印发告知书,有效避免残疾人证逾期换证问题。通过摸底排查、走访座谈,了解残疾人的办证需求。对重度肢体残疾人行动不便,难以到现场办理残疾人证的群众进行登记,建立常态化上门评残机制,邀请评残医生开展上门入户评残、办证,为残疾人提供零距离服务。每年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评残补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实现从“群众走上来”到办证下乡去的转变,畅通联络渠道,让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烦心事,切实提高了办证率,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同时,市残联及时受理符合条件的“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与外地残联传输办证信息、沟通情况,以数据跑路减少群众跑腿。

  从“一事一申请”到“一次申请、事项通办”,绵竹市积极推进“一件事”联办。以往残疾人办理助残事项往往办一件要申请一次,如今,通过事项合并、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等措施,多项助残服务事项实现通办。绵竹市残联每月将新办证人员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通过残联、民政、医保、人社、教体、交通等涉残事项内部联动,残疾人低保、“两项”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公交爱心卡等涉残信息数据实现共享,多项助残服务事项集成办理,极大方便了残疾人办事。

  下一步,绵竹市将根据省、市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要求,结合绵竹实际,探索服务新模式,该市残联将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围绕“事项联办”要求,按照自身职责审核办理申请事项,形成“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一体化联办机制,提升行政效能。推动在政务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三级联合办理模式,帮助残疾人就近办理业务,持续开展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网上办理宣传工作,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零距离”服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