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遭遇特大暴雨袭击 人保财险启动应急机制
2025年07月05日 19: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5日电   3日,成都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袭击,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部分地区3小时降雨量近100毫米。强降雨导致城区多处积水严重,部分低洼地段车辆被淹、房屋进水、企业厂房物资遭受浸泡。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人保财险”)立即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以赴开展查勘理赔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守护蓉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突袭蓉城 多地受灾严重

  灾情发生后,成都市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消防、公安、市政等多部门联动开展抢险救援。与此同时,成都人保财险迅速行动,与当地社区紧密协同,第一时间吹响抗灾救灾“集结号”。

成都人保财险党员突击队进入水淹车库查勘。成都人保财险供图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下班回家发现家里面被雨水淹了,卧室墙面受损发潮,木地板也都泡在水里,损失着实不小。”家住成都市金牛区某小区的白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成都人保财险第一时间响应,派出查勘队伍,开通绿色通道,以19小时的“闪电速度”,完成了第一笔家财险赔付。成都人保财险在水淹小区设立“人保红色服务站”,在特殊时期为群众提供便利,作为一家将服务站建在出险小区的保险主体,让“红顶棚”屹立在大灾理赔一线。

  强降雨也导致成都市金牛区的一家五星级饭店负一楼大量进水,库房、设备房和发电机房被水淹。“酒店方面虽然一直在不停抽水,但我们到现场后,发现地面仍有20厘米左右的积水。”成都人保财险查勘员杨平、赖德辉到达现场后,冒着被刮伤、刺伤的风险,挽起裤脚就冲进受灾区域开展查勘。在拍照登记损失情况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成都新城市广场开展查勘。

  快速响应显担当 人保服务暖人心

  “我只相信中国人保,我也只选中国人保。”作为一名爱车遭受水淹的车主,客户吴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8小时,车辆还在水中泡着,而人保的赔款却已经赔付到账,这也让吴先生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后,成都人保财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市系统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公司第一时间成立抢险工作专班,对于水淹车案件开通了绿色通道,省、市、支公司三级联动,积极落实公司‘三免四快’理赔政策,即‘免现场查勘、免气象证明、免费事故救援’和‘快速救援、快速定损、快速维修、快速赔付’,确保赔款及时到位,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成都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表示。

  扎根社区 做“家门口”的安全风险管家

成都人保财险党员突击队入驻成华区受灾严重小区,现场指导客户报案。成都人保财险供图

  此次暴雨,导致成都市成华区内多个小区出现严重内涝。为切实做好灾后理赔服务,成都人保财险依托公司“城网”建设在社区积累的深厚基础,于7月4日紧急在成华区设立4个理赔服务咨询点,抽调13名骨干查勘员组建专业团队,优先受理水淹车等暴雨相关案件,并开通水淹车案件绿色通道。

  在成都市东风北一巷小区停车场全淹事故中,查勘人员采用线下定损、包干赔付,仅用40分钟就完成从查勘到赔付的全流程。

  “今天真正感受到了人保红的温度!太暖心了!”在成都市成华区枫林北路某小区,客户对理赔员方梓蕴专业细致的服务赞不绝口,并送来矿泉水和风扇表示感谢。

社区群众送来水和风扇。成都人保财险供图

  在理赔咨询服务点,查勘人员现场指引客户完成报案、资料收集、签订一次性赔付协议等“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在家门口完成理赔流程。

  科技赋能提效率 创新服务解民忧

  在此次暴雨灾害应对中,成都人保财险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理赔服务效率。通过“中国人保APP”、“四川人保财险”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客户可自助完成报案、上传损失照片、查看理赔进度等全流程操作。对于损失明确的案件,公司利用远程定损系统快速核定损失,大大缩短了理赔周期。

  “按照理赔人员的指引,我在APP上提交了车辆被淹的照片和视频,没想到8小时后就收到赔款。”吴先生对人保的服务效率赞不绝口。

  为了避免车辆驶入积水路段,成都人保财险还组织人员在积水严重路段,拉起警示横幅、冒雨指挥交通、劝导车辆绕行,协助车主将车辆移动到安全路段。

  “作为国有金融保险企业,我们始终牢记‘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要突出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成都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根据成都气象台发布的消息,7月中下旬,成都仍有可能发生强降雨天气,成都人保财险也将持续关注灾情发展,全力做好后续理赔服务,为受灾群众和企业保驾护航,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运行贡献人保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