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ms > 中新网四川

2025年首场成“工”讲堂开讲
2025年08月01日 19: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日电 (祝欢)8月1日,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内掌声雷动,由成都市总工会主办、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的“成‘工’讲堂 堂堂有料”职工赋能空间活动首场暨启动仪式举行。3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以“前沿科技与职业技能”为起点,开启了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对话。

讲堂现场。成都市总工会供图

  “成‘工’讲堂!”“堂堂有料!”随着主持人与全场职工的响亮对答,现场分贝仪数值飙升至预设阈值,大屏瞬间触发动画——2025年“成‘工’讲堂 堂堂有料”职工赋能空间活动正式启动,一张覆盖全年的职工成长蓝图就此铺展。

  据了解,“成‘工’讲堂”全年将开展12场活动,活动设计始终秉持“不仅有‘料’,更能解‘忧’”的理念,致力于成为职工成长的“加油站”。

讲堂现场。成都市总工会供图

  “AI不是替代者,而是每位职工的‘协作伙伴’。”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电子通信系主任贾国柱的开场发言,迅速拉近了前沿科技与职工的距离。作为2009年四川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贾国柱深耕人工智能与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多年,其主讲的《AI赋能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十年黄金赛道的路径》,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操温度。

  演讲中,贾国柱从“AI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核心定义切入,解析了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等技术原理,重点推介了DeepSeek、豆包、Kimi等国产大模型工具的实用场景:“生产线技工可用AI视觉检测工具排查设备细微故障,办公室文员借助DeepSeek生成标准化公文,效率能提升40%以上。”他结合成都产业特点,详解了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职工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如何从概念落地为生产动能。

  谈及技能转型,贾国柱强调:“数据思维、跨工具协作、终身学习,这三大能力是应对未来十年变化的‘金钥匙’。”他特别提到成都的工匠培育政策:“成都为技能人才提供了从培训到礼遇的全链条支持,职工要敢用新技术、善用新工具,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成长动力。”

  在互动环节中,来自制造业、服务业、环保等领域的职工纷纷结合工作实际提问。“数控加工如何引入AI技术?”“家政服务能否应用智能清洁系统?”“碳足迹管理怎样借助AI优化?”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贾国柱回应称,AI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但并非简单替代人工。他建议职工从三个层面应对转型:工具应用可掌握AI辅助设计、智能检测等基础功能;技能提升要重点学习人机协作技术;发展方向应关注“AI+传统行业”的融合岗位。

  这场“接地气”的问答,正是活动“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的体现。未来,成都市总工会将以“成‘工’讲堂”为纽带,让更多职工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赛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勇担使命、矢志奋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以实际行动传承全总百年初心,续写工运事业新篇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