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新闻网

成都大运会将留下什么遗产?专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
2022年03月19日 0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尧欣雨

  成都大运会迎来倒计时100天。 贺劭清 摄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大运会将留下什么遗产?专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

  中新网成都3月18日电 (记者 贺劭清)“我们举办奥运会、亚运会乃至其它体育赛事,最后都会进行评估,(这些赛事)会留下哪些遗产。”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18日上午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成都大运会虽然参与人群、运动水平和奥运会不同,但作为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它将和奥运会一样,留下社会、文化、体育三方面遗产。

  将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举办的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城市第一次拥抱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是继北京大运会、深圳大运会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夏季大运会。在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49个新(改)建场馆全部完工,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过108万人。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 陈选斌 摄

  于再清表示,运动会举办地的城市会对基础设施有所投入,大运会的投入虽是为了赛事而投入,但最终都将留给成都,并对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北京冬奥会就留下了高铁、高速公路等社会遗产。

  “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比如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开幕式,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于再清说,奥林匹克精神主要体现在和平、团结、友谊,以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大学生运动会的参赛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这也是大运会将留下的文化遗产。

  成都大运会49个新(改)建场馆全部完工。 安源 摄

  于再清指出,北京在建设2008年奥运会场馆时,就预留了冬季体育设施,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设施不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体育遗产。相信成都大运会的场馆也会考虑到如何将体育遗产留给城市,留给后一代人。

  在于再清看来,虽然成都大运会筹备已进入倒计时100天的冲刺阶段,但疫情防控工作仍是重中之重。希望成都大运会参考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措施,同时以运动员为中心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带来一场成功、圆满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