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绵竹:27万亩小麦喜迎丰收 机械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2024年05月14日 15: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4日电 (张娟 尹翔)风吹麦浪满地香,机声隆隆收获忙。眼下,绵竹市27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广大粮农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收割小麦。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收割小麦。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越过滚滚麦浪,切割、脱粒、入仓一气呵成,随后被卸载到运粮车上,送往烘储仓库进行烘干,省去了传统的晾晒环节。

  “我们采用全机械化作业,1台收割机大概8分钟就能收割完1亩田,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农场主刘光均介绍,机械化收割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按每台收割机每天收割麦田五六十亩计算,刘光均家800亩的小麦三天就可以实现颗粒归仓,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

  在孝德镇桂兰村,金黄的麦田成块连片,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排排金黄的麦穗被收割机吞进“肚”里。不一会儿,饱满的麦粒就堆满了收割机的储粮仓,田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天是第一天收割,我们安排了6台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预计一周内完成收割。”绵竹市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华兵介绍,农机设备之所以成为农业的“主角”,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收割完后的小麦通过运粮车运往烘干中心进行烘干仓储作业。同时,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为后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提供保障。

  仓廪实,则天下安。近年来,在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赋能下,绵竹市小麦种植取得了良好效益。2024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27万亩,通过理论测算和实收产量综合来看,预计每亩单产可增加10公斤左右。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广小麦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技术,发放农事日历,为粮农做好技术指导。同时,在小麦收获期做好农机保障,提前研究、预判天气突变等各类突发情况,做好预案,抢时间、争速度,保障应收尽收。

  “在绵竹市,机械化作业已经贯穿了播种、管护、收割等全流程。今年,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推广川麦104、蜀麦133等优良品种,指导种粮户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措施,确保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绵竹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吕兴平提醒广大农户,当前正值“双抢”的关键时期,要抓紧时间组织好抢收、抢种,做到小春粮食颗粒归仓,大春作物种满种尽,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