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国网

成都市锦江区:“怡小站”模式推动邻里互助式服务
2024年05月15日 20:13 来源:中国网 编辑:韩金雨

  成都市锦江区东湖街道,一个承载着城市记忆与变迁的片区,其东怡社区作为近年来社区治理的典范,通过“五院三街”改造项目,成功实现老旧院落的华丽转身,为居民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温情的人居环境。

  东光片区,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多年来被时光刻上斑驳。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暴露出公共配套设施滞后、公共空间占用、建筑物破损严重以及水电气设施老化等问题。近年来,东怡社区在东湖街道党工委引领下,围绕“怡小站、怡网格、怡乐园”三大“怡新行动”,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社区营造活动。

  打造“怡小站”项目

  “一院一策”为院落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其中,东怡社区积极打造的“怡小站 悦生活”项目,依托院落空间,结合“一院一策”治理模式,为每个院落量身定制治理方案。打造党员活动阵地,激活微网格员、院落自组织、志愿者的参与活力,推动社区邻里参与式、互助式服务供给,呈现多元主体服务场景。

  该项目通过激活微网格员、院落自组织、志愿者的力量,推动社区邻里参与式、互助式服务供给。居民们在“怡小站”可享受到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如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健康咨询等,同时还可以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这里不仅是党员活动的阵地,更是协商议事、暖心服务的微平台。”社区居民张女士介绍,“怡小站”将党员活动、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在这里,居民们可以参与社区治理、分享生活点滴、解决邻里问题,共同为社区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张女士说,东怡社区“怡小站 悦生活”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而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场景中,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据介绍,在“怡小站 悦生活”模式下,东怡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对每个院落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结合院落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各自特点的治理策略,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需求。

  业内专家表示,东怡社区的“怡小站 悦生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它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激发居民的参与活力,推动社区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这种模式对于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邻里互助式服务

  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在东怡社区,邻里之间的互助式服务已成为一种常态。居民们通过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还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区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激活社区治理活力,东怡社区还通过“心连心”邻里幸福种子资金项目,招募“活力官”和组建“活力小分队”,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目前已有十余位“活力官”和4支“活力小分队”参与到垃圾分类、院落微更新、为老服务、邻里文化节等多元化服务项目中,为社区注入新活力。

  同时,东怡社区还注重引入黑科技,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幸福邻里微创投项目,挖掘社区“活力官”和“活力小分队”的潜力,推动院落空间更新和环境改善。例如,在院落微更新项目中,社区鼓励居民共同参与设计、施工和维护,通过微改造的方式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在“怡小站 悦生活”项目推动下,东怡社区不仅改善了老旧院落的环境面貌,更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完善院落党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引领;以“微网实格”治理体系为总牵引,推动微网格力量进网入格;持续实施对物业服务院落的监督与赋能工作,并引导无物业管理服务的院落引进物业,提升居住环境;同时围绕三“怡”行动持续实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带动老旧院落焕发新活力。

  东怡社区的“怡小站 悦生活”项目,不仅是一次老旧院落的改造行动,更是一次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它让我们看到社区治理的新可能,也为其他老旧社区的改造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冯俊杰)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