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6日电 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扎实推进无忧志愿者入网进格,汶川县将文明实践嵌入社会治理范畴,广泛将乡贤、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等吸收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政策讲解、扶贫济困、文艺演出、技术培训、环境保护等内容的需求,打造群众依靠、常驻基层、服务大众的志愿者队伍品牌,不断拓展网格化志愿服务温度和深度。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不断扩大信息公开渠道,既提供“指尖上”的便捷服务,又提供“家门口”的暖心服务。“线上”充分发挥“汶川人”app、“微汶川”公众号、政府网站等作用,推送宣传志愿服务稿件、招募志愿者信息累计63条。“线下”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接收信息不及时全面、对政策理解把握不精准等实际情况,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广泛动员网格志愿者通过走村入户走访、张贴宣传海报、播放村村响大喇叭等方式,积极宣传动员网格内党政单位、企业工厂、景区景点、一坊一园等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志愿者老带新、特殊群体积极参与成效明显。

二是拓展志愿服务。遵循“界定清晰,管理科学”方式,由网格员牵头,部门参与,志愿者融入,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力所能及的原则参与网格服务,在一线听民声、摸民情,配合网格中的职能部门,共同抓好网格秩序管理。将1.5万名志愿者下沉到每一个网格,每季度公开“无忧时间银行”积分榜,已兑换2.6万个时间币,价值1.5万元物品。所有在职党员干部均为党员志愿者,“十项包联”“双联双进”进网进格。企事业单位广泛发动所属行业员工积极参与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企业献爱心、“网格志愿服务+”等活动。各村(社区)广泛动员村民、社区居民聚焦社区治理,自觉维护家园建设,参与城乡环境质量提升、文明创建、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志愿行动200余场次。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开展助残助浴、防灾减灾、心理疏导等志愿宣传活动84场次。做好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和“孝善和俭”道德传扬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尊德守礼。引导网格网评志愿服务队强化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空间治理,营造清朗文明的上网环境,监测网络舆情信息65条,已及时处置,网络舆情平稳可控。
三是健全服务保障。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四川好人”“道德模范”“温暖汶川”等各类评选表彰中优先考虑并推荐表现突出的网格志愿者个人(团队)。探索优秀志愿者在免费公交、景区优惠、借书免押金、购电影票打折等礼遇优待政策,志愿者优秀代表可邀请参加重大赛事、庆典等社会活动,提升志愿者幸福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定期组织网格志愿者开展分享会、培训会等形式的交流互动,通过“无忧时间银行”时数兑换、爱心商家联盟等礼遇回馈志愿者,激发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