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在“成都氢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024年06月13日 17: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3日电(黄进喜) 12日,位于彭州市“成都氢谷”的华能彭州水电解制氢示范站成功售出第一车“零碳”绿氢,这标志着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在双碳新形势下,彭州市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国家超大城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氢源结构“由灰向绿”逐步转型的创新之举。

成功售出第一车“零碳”绿氢。黄进喜 摄
成功售出第一车“零碳”绿氢。黄进喜 摄

  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投资运营,是该集团首个正式运营的绿氢项目。项目装配2台行业领先水平的碱性电解槽,设计年产能1860吨,氢气产品纯度达99.999%,可满足500辆氢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万吨。

  近年来,彭州市依托成都市规划布局的唯一“氢源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全力做强“成都氢谷”品牌,助力成都打造“中国绿氢之都”。目前已累计引育华能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莒纳绿氢电极项目、大连大特西南区域总部及特种气体分装项目等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20余个,总投资37.5亿元,形成了覆盖氢能产业“研—制—储—运—用”各环节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已发展成为成都都市圈氢源品类“最全”、材料设备“最新”、储运能力“最强”、工业应用“最广”、成果转化“最早”、政策环境“最优”的重要氢源保供地、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

  下一步,彭州将持续巩固氢能产业在全省、全市的先发优势,围绕清洁能源体系建设,锚定“绿色能源提供者、行业标准制定者、产业生态构建者”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强“成都氢谷”能源保供、关键设备、创新转化、工业示范四大功能,深度融入成都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和成渝“氢走廊”,力争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将“成都氢谷”打造成为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构建多元能源体系的创新引领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