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4日电 (记者 刘忠俊)9月14日,由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成都种业集团、蒲江农民专业联合社联合举办,全国节水抗旱稻推广应用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活动在成都市蒲江县举行,350余名农业领域专家、企业和相关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领略节水抗旱稻的卓越表现,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蒲江县西来镇敦厚社区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金黄色稻田中沉甸甸的稻穗低垂,与会嘉宾现场观察稻田长势。“这片土地大约有500亩,2023年是一片效益低下的果园,土壤贫瘠和干旱,种什么作物,如何提升产值,一直是面临的难题。”蒲江农民专业联合社负责人称,委托成都种业集团引进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并制定了专业的种植管理方案,预估每亩平均产量能达到600公斤以上。
据了解,成都种业集团引进的“旱优73”品种兼具传统水稻高产优质及传统旱稻节水抗旱的特性,其根系发达,能够显著提高抗干旱能力,一般情况下可节省灌溉用水50%、减少化肥使用量30%。可采用机械化播种和无人机施肥,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率和收益。目前,成都种业集团已联合蒲江县、简阳市、东部新区、双流区等区(市)县,共同建立了4个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首期示范种植面积已达730亩。

观摩技术培训现场,专家分享了节水抗旱稻的特点、潜力、推广情况及应用场景,与会人员积极交流,共享实践经验。“5月底播种到现在,经历了持续的高温天气,节水抗旱稻未出现打卷、萎蔫等情况,依然能正常灌浆结实,充分展现了卓越的抗旱能力。”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处长、研究员付绍红博士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优化品种和技术,探索实践“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基地”模式,更好地满足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的需求。
成都种业集团表示,将持续加大资源整合与导入力度,深化产学研紧密协作,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激发种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天府粮仓”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