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这场对接会搭起“融资融智”桥梁 按下发展“快进键”
2025年01月16日 09: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6日电  15日,“芯云荟”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讨暨投融资对接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科技厅指导,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府芯云数字经济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四川弘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主办,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承办,旨在打造一个集政府、企业、资本、院校于一体的多维度资源交流对接平台,搭建企业“融资融智”桥梁,聚合力量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对接会现场。张恭浩楠摄

  精准对接 引金融活水解企业发展之“渴”

  活动现场,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艺互娱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艾门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纷纷上台路演。

  “2024年,成都圭目机器人A+轮融资3000万,接下来B轮融资计划是6000万。”“四川易链科技本次计划融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市场推广、团队建设和运营资金储备。”“成都越凡创新科技C轮融资计划为1亿元,将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

  企业的发言,在全面展现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潜力的同时,道出了其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支持的现实需求。而从这些需求,足以窥见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人工智能列为全省“一号创新工程”,以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人才培育、行业治理、行业标准方面发力,加快补齐产业生态、投融资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收获很大,已与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成都贞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接上,简直不虚此行。”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勇军直言,大会为企业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推动向新向好发展搭建了沟通合作平台,真是一场“及时雨”。目前,企业全球首创的“道面健康自动检测机器人”产品已在意大利、捷克等国家的机场投入使用,2025年底企业营收争创1亿元。

企业路演。张恭浩楠摄

  搭平台、促合作、谋共赢。四川省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四川省天府芯云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公司董事长表示,基金以服务四川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为导向,投资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引领带动效应强的优质企业,并会同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完成了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未来将持续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协调整合多方资源的优势,通过“芯云荟”品牌持续举办类似活动,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各项要素资源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聚集,补强短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

  统筹发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产业金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具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和潜力,在AI服务器、智能传感器、机器人等方面拥有全国领先的优势产品。接下来将在工作机制、政策支持、人才支撑及金融服务方面统筹发力,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凝聚合力 汇各方之“智”助产业创新提速

  会上,来自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协会,金融及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针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前沿动态进行了交流分享。参会企业不仅加深了对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相关政策的理解,还进一步把握发展趋势,厘清企业发展方向。

  会上发布的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团体标准,更是为人工智能产业人形机器人领域企业发展提供了“指南针”。

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团体标准发布。张恭浩楠摄

  “这是四川在该领域首次发布的团体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段,推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健康发展。”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说,关节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对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关节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和标准化的设计,可以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人工基因关节具有互换性和兼容性,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标准护航,还有联盟助力。现场,“成德眉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正式启动,首批20余家创新主体加入联盟,旨在通过整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链主企业等资源协同创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