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1日电(伍排勇 朱春悦)养猪场里猪儿欢快乱跑,腊肉加工厂飘出阵阵诱人香气,腊肉、猪蹄、腊排、香肠琳琅满目……走进汶川县水磨镇牛塘沟村,“90后”青年孙张祥正在精心打理自己的腊肉加工厂。

“毕业后,在外面干销售工作感觉压力很大,想到自己2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我也想离家近点,就回到家乡来发展一下。”2018年,大学毕业后孙张祥一直在外地从事销售工作,由于离家较远,工作压力也很大,在一次回乡中,他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好,于是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就这样,孙张祥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来发展。由于刚踏入社会没有经验,一时间也没想好创业方向。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一天圈舍里嗷嗷待哺的几头生猪引起了他的注意。孙张祥说,从小看到爷爷奶奶制作烟熏腊肉,家家户户过年也要准备腊肉,他便萌生了制作传统烟熏腊肉进行销售的打算。
经过前期的走访,他发现家乡传统的烟熏腊肉味道特别好,不少人现在很少养殖生猪,市场上也没有专门的加工厂,发展传统手工腊肉一定有销售前景。孙张祥决定返乡创业就从发展生态农业起步,通过打响水磨传统烟熏腊肉的文化品牌,助力家乡农特产品“出圈”,带动更多乡亲们实现增收致富。
“2019年,我们制作了第一批腊肉,当年卖得还是比较好,赚了有几万元,这让我对发展传统腊肉加工充满信心。”按照传统的烟熏流程,第一年孙张祥便将家里养殖的生猪和附近村民养殖的生猪进行收购并统一加工制作成腊肉销售。让他没想到的是,传统烟熏腊肉很受市场欢迎,他也挣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创业收入。

“我们水磨还没有专门制作传统腊肉的加工厂,我便想开一个从养殖、制作到销售一体的腊肉加工厂。”看到养殖前景的孙张祥,2020年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并成立了汶川县好巴适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广生猪养殖和腊肉销售。
“水磨的腊肉又干又香,口感也好,我每年都会来水磨购买,一次性要买五六十斤。”来自都江堰的腊肉粉丝陈阿姨说,自从网上了解到水磨腊肉后,她便尝试购买,在品尝后每年都会前来购买。
“好的品质一定会被大家看见。”得益于品质保障和群众的口碑,在发展生猪养殖过程中,孙张祥严把质量关口,养殖场养殖的生猪都是“粮食猪”,生猪喂养的玉米也全部从新疆运回,在源头上把好生猪养殖第一关口。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他也是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都精心制作,这也让他家的腊肉一进入市场便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随着腊肉口碑的积累和品质的保障,2023年孙张祥在水磨镇禅寿老街租起门店,开启“农家干腊肉”销售铺面,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向过往游客和各地用户销售腊肉。
为推广家乡的腊肉品牌,孙张祥除了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腊肉制作流程进行销售外,他还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送腊肉制作短视频、图片等进行宣传推广。刚刚过去的2024年,孙张祥的生猪养殖场共养殖生猪120头,制作腊肉2.5万余斤,实现销售额80余万元。
“回到家乡就应该尽我所能回报家乡。”孙张祥从一块腊肉中打开致富的钥匙,自己发展起来并未忘乡邻。他说,“我们腊肉制作除了自己养殖的生猪,还收购附近村民代养的生猪进行加工,有钱让大家一起赚,也让大家看到在农村做农业还是有钱挣。”
“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传统腊肉品牌的建立,孙张祥的订单也从水磨当地逐步拓展到成都周边县(市),更有来自北京、浙江、新疆等全国各地的订单。
“下一步我准备把村里的腊肉和当地的茶叶制作结合起来,做成伴手礼,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水磨的味道。”孙张祥笑着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