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成功为一名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防脱位假体髋关节置换手术,帮助患者摆脱了股骨颈骨折的痛苦,重获健康与希望。
这位56岁的男性患者,自幼患有小儿麻痹,肢体功能本就存在障碍。此次因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无疑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四处求医,得知治疗难度后也曾心灰意冷。辗转多地后找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陶崎峰副主任医师,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果保守治疗,患者的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但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已经错过了内固定手术机会,如果选择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风险也很高,加之患者骨骼发育较小,而且还有骨质疏松,都给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团队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陶崎峰带领的关节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先进的防脱位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结合髋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修复技术恢复关节稳定性。这种重建修复技术,充分考虑到了小儿麻痹患者肢体肌力差、骨骼发育较小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假体脱位的风险。
术后,康复团队迅速介入,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下,康复进程远超预期。如今,患者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已经能够重新站立行走,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高。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医疗团队最大的肯定。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是指小儿麻痹症患者在病情恢复后所遗留下来的身体功能障碍。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畸形、关节不稳定等。肌肉无力使得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力量不足,例如行走、站立、抓握物品等动作变得困难。肌肉萎缩则进一步削弱了肌肉的力量和体积。肢体畸形较为常见,如足内翻、足外翻、膝反屈、脊柱侧弯等,这不仅影响外观,还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关节不稳定可能导致关节容易脱位、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依赖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吴平华 王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