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联动“长三角” 投资成都东部新区系列推介活动举行
2025年02月20日 13: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0日电 18-19日,“携手长三角 共享新机遇”——2025投资成都东部新区系列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该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建圈强链”,携手优质产业资本奔赴沿海,打出“资源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三张王牌,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绘两地产业链、金融链优势互补新蓝图,构建内陆与沿海“空中经济动线”。

推介活动现场。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携手优质产业资本

  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产业资本能通过精准的投资布局和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19日举行的2025“投资成都东部新区”基金投资项目引荐会上,青松基金、上海联创、博世创投、海拉科创、中银资本等35家长三角地区头部产业基金和成都的产业资本及金融机构代表、10余家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创投和科技企业嘉宾,相聚而坐,面对面交流,从企业和市场角度讲述投资产业逻辑。

  本次引荐会,成都东部新区深度链接资本与项目,通过创投企业和关联产业基金互动,开展金融招商、资本招商,增强基金合作对项目落地的引导作用。

  参会的产业基金向成都东部新区推荐了20余个先进制造、临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产业化项目。其中赛那德、同驭汽车、蔚建科技、万众一芯、辉大基因等12家项目现场路演,促进了苏州太阳井、鼎纳等6个产业化项目签约,协议投资额近26亿元。

  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以来,一批国内领先的产业基金,利用其全球化的视野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在成都东部新区积极引荐和落地了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化项目,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为新区注入了强劲的经济活力。

坐拥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我们落地新区的西南总部及视觉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是新区资本+产业双轮驱动的缩影。”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应化说,从2024年10月份开始跟成都东部新区洽谈,12月份就把所有的投资细节全部敲定。“成都东部新区招商团队工作效率非常高,确确实实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双向奔赴’,非常希望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成都东部新区,大家一起并肩携手发展。”

  为加速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保障为优质项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成都东部新区特别推出“融资招引绿色通行证”,让资本与项目的“双向奔赴”畅通无阻。

  发布产业园区投资清单

  将出台新一轮惠企政策

  在18日举行的2025“投资成都”(长三角)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成都东部新区围绕“建设天府空港未来城”,面向近100家长三角重点企业推介投资环境、发布政策机遇清单。

  成都东部新区因成渝相向发展而生、因天府国际机场而兴,与上海浦东新区都蕴含着“交汇、融合、创新”的城市基因。2024年,天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491万人次、增长22.6%,货运量38.5万吨、增长56.6%。日趋成熟的对外开放口岸,已成为服务全省全市国际贸易和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

落地新区的企业代表分享投资感受。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作为成都最年轻的增长极,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这一国际枢纽,构建了立体交通网络,我们企业落地新区,实现了对成都及四川客户的交通一小时覆盖。”参会的苏州太阳井能源董事长李中天说。

  借助天府国际机场国际枢纽优势,成都推进“立园满园”行动,重点打造航空经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为成都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中,成都市投促局发布的投资机会清单,其中成都东部新区涉及上述领域的多个项目吸引了诸多企业的关注。

  已获国务院批复的天府综保区创新采用按“区港一体化”规划建设,实现两区之间无缝衔接,可有效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降低企业成本,诚邀航空物流分拨、销售服务、检验维修、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等企业入驻。

新区发展日新月异。成都东部新区 供图

  为打造惠企利民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成都东部新区正加快构建“普适性政策+专项产业政策+专项人才政策+基金政策”体系,推动不同政策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据了解,新区近期将密集出台新一轮惠企政策文件11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创业投资、科技孵化、载体优惠、创新支持等政策扶持。

  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以蓬勃的姿态,加速融入国家战略,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资本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以其独特的赋能作用,助力新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