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薛涓:评新编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
2025年03月06日 10: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对称·复调·觉醒——评新编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四川省著名剧作家徐棻在川剧传统戏《庆云宫》基础上,颠覆传统“宫廷戏”男人争权,女人争宠套路的故事新编。剧本着眼于女性在社会规框束缚下,基于情感与人性而非权势与名利的“灵魂挣扎”。这种跳脱单纯道德判断立场,转而走向幽深心态书写与演绎的手法,将剧本大多致力历史评说的视角,从宏观与表面推向了细微与深邃,从历史情境推向了生命情境,从男女情爱推向了人性思考,是向内复归与探求的本体洞察。

  该剧获奖众多,亮点纷呈,既往评论者对舞美、唱腔与设色等进行了多方呈现与详尽阐释,已多有可观。而我认为,在情境、结构、哲学等方面,亦可再析作者创意之精。

  浑然之工:化旁白于情境的自然创意

  与大多数川剧不同,该剧并未设置大段旁白,以第三人称视角,设置专门用作交代背景勾连情节的丑角来开场,而是将故事背景与人物自身心态的细节处理交给主角本人。同时,又将交代背景情景化,在不得不说之时,恰如其分之地。

  如开剧第一情节中,主角深陷噩梦,在被砍去手脚的情急之下自我开解误会,便自然且合情地引出身世经历与情感状况。这种将旁白以辩白方式呈现的设计,既增加了亲身述说的亲切真实之感,又因落在真实情景之中而增强代入感,强化情感共鸣与心灵冲突,同时让情节安排显得紧凑精炼。这三点效果,可有效提升观剧体验。

  结构之妙:中轴对称下的异同对比

  该剧在结构上,巧妙地设置一种中轴对称结构,镜像化处理几处异同对比,强化情感落差,从而增加情绪感染力与悲剧张力。具体而言,以南北两次出征的时间线为轴,对称排布主要情节。

  一是南征与北伐归来时女主情绪的强烈对比。听闻患难与共的丈夫南征归来,强烈的喜悦与期待立刻让她从噩梦的深渊中平复,一寸寸地计算着归来的里程。四十里,二十里,却漫长得仿佛还要再等几十年。但殊不知,这一场喜悦的等待才是她噩梦的开始。第二次北伐归来,她身心拒斥,四十里,二十里的距离,步步惊心,每近一步,便多一分恐惧。而两次归来时,虽然又同样带了后妃,国王的态度却已大不一样。从第一次怕她不允而设法相骗,到第二次冷漠交代,一句颁发金匾称赞她遵守一个贤字,也是两人关系从热烈到熄灭的对比转折。

  二是几组同类复制。如几次征伐,南征北战,喻示在欲望之火不熄时,战乱从外到内,从社会到家庭,不会止熄;如写父子同行,最后都纳妃而归,在品行相似相传的封建男权社会,不会看到女性命运改善的契机;如古今对照,故事新编的情感映照,从古到今的男女之情的悲剧复制,都是该剧对时空的迁移。

  哲学之思:情感复调中的永恒难题

  该剧以宫廷为背景,明线是展示绝对权力之下,男女不平等对女性情感的戕害,对追求自身情感表达的束缚。暗线却展示出一种恒久的难题,即男女的相处之道,如何才能在长久的相处中保持不老的生机,避免经年累月的重复与厌倦,互相同频与坚守而避免逸出与控诉?剧中演绎的,是一种超越时代与具体情境的永恒悲剧与难以破解的哲学难题。

  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该有怎样的思考与解决之道,是否问题在于社会存在的应然,才是该剧带给观众更深刻的启发之处,值得去深思探究,而不是局限于观看时此刻的欢乐悲喜。

  时代之音:嵌入历史里的觉醒意识

  该剧塑造的皇后这一悲剧主角,虽然是历史的天空与围墙下,虽然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时代赋予在位者的权力,虽然三从四德教条恐吓不准嫉妒,她依然坚持自己不能苟从,保持心地的清洁本质,不惜舍命而去。

  这是少见地从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与情感价值追求视角予以呈现的剧本。也是少见的将斗争停留于女性内部之间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宫斗套路,转移到女性互相怜悯珍惜视域的创构之举。虽然悲剧根源于男女,根源于占有与攫取,但仅仅停留于同性之间的争夺,未免过于狭隘局限,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内外复制,也只不过是快意恩仇的浅层满足,却忽视作为人自身共存的同情之心与同理之感。但超越一切情境与差异,剧作者将视角溯源到人之初的性善本体。可谓在历史情境中,嵌入更深刻的时代之音与深刻觉醒。

  从根本来说,该剧是对人生图景的一种浓缩处理,对情感难题的艺术叩问。其中透出一种审视与思辨的敏锐,一种直面惨淡的勇猛。徐棻在谈到该剧的创作时说,《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个正剧性的悲剧。它让观众目睹一次真善美的毁灭,聆听一曲人文主义的哀歌。并且在别人的故事里,影影绰绰都有自己的存在。悲剧的深刻,便在于此。(作者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薛涓)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