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8日电 27日,成都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对接会暨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郫都区专题赛在成都科幻馆举行。活动以“立园满园,氢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东方氢能、蜀道装备等50余家氢能产业链企业,及上海交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理工等10余家高校院所参会,进行系列重磅发布,包括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才服务站、成都影视城人才服务站授牌;成都市新材料(氢能)产业链人才需求、金融需求、项目需求“三张清单”发布;成都市新材料(氢能)校院企地人才联盟启动等。

发布“三张清单”赋能氢能产业
“郫都区作为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在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方面实现了多个第一。”会上,郫都区首先作了氢能产业推介。郫都正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加速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协同发展生态。随后,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才服务站、成都影视城人才服务站正式授牌,标志着郫都区“全域人才服务矩阵”进一步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发布的成都市新材料(氢能)产业链人才需求、金融需求、项目需求“三张清单”。其中,“人才需求清单”涵盖氢能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800余个高精尖岗位;“金融需求清单”汇总企业融资需求3.75亿元;“项目需求清单”聚焦氢燃料电池、储运技术等35个关键技术攻关方向。“清单将为参赛项目、企业、机构搭建资源对接桥梁,精准匹配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备组副组长文移帆说。
此外,成都市新材料(氢能)校院企地人才联盟正式启动。“以人才为切入口,该联盟聚集了全市氢能领域重点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将聚焦人才、技术、项目、产业链上下游等开展合作,推动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郫都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将搭建信息共享、资源链接、多维合作的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校院企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同时,也将围绕氢能制备、储运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
据悉,当日的专题赛有15个项目参加,依托对接会平台,项目也将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真正从“理论”变为“现实”。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壹为新能源)总工程师夏甫根率领团队带来“氢燃料电池底盘”项目参赛,“专用车赛道也有强烈的市场需求,而我们的项目瞄准新能源专用车场景,补充了该场景在细分市场的空白。”夏甫根说。

政策护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郫都的人才政策让我安心将事业和生活扎根在这里。”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星清洁能源)工艺部长罗云表示,去年,通过企业自主认定,他被认定为成都市C类人才。
“郫都的人才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金星清洁能源副总经理甘新伟说,之前人才认定只能通过成都市人才认定系统网站进行认定,标准较高,对一般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很难。从去年开始,政府给了企业自主认定权。“按照以往的标准,罗云距离申请C类人才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出于罗云对企业的突出贡献,我们破格申请到了C类。”甘新伟透露,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后,罗云的人才认证一个星期就申请下来了。
据郫都区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了人才认证证书,罗云可以享受到购房折扣。“此外,郫都区正在升级人才‘绿卡’,人才可以享受到就医、业务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据介绍,郫都区坚持人才强区,深入实施鹃城“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四大行动,对带技术、带项目落户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
数据显示,2024年,郫都区出台人才新政14条,全年兑现人才奖励资金2455万元。推行“人才+项目”评审制度,建立以薪定才、以绩推才、以赛选才等“五维一体”市场化评价机制,赋权川润液压等用人主体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10名。实施“引博攻关”行动,吸引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与6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获国家专利139项。
为加速“人才满园”对“企业满园”、“项目满园”的推动作用,郫都区将持续优化“双招双引”机制,在驻点招商地设立人才工作站,定期发布人才引进榜单,精准引进产业人才。提质增效校地合作,依托环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4个高校经济圈建设,梳理盘活高校周边闲置空间,搭建高校人才项目孵化、中试、产业化载体。此外,还将升级区级人才创新交流中心,在园区设置3个人才服务专区,打造集政策申报、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超市”。“我们通过链接社会化资源,不断提升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郫都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项目满园”“企业满园”
近年来,郫都区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动28万名人才在郫都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成效最终体现在项目上、产业上。
“全区已引进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其中氢能产业人才占比近50%。”郫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支“高精尖”队伍推动郫都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郫都已形成“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东方氢能、金星能源等龙头企业20余家,建成西部首个氢能全场景智能生态园区。2024年,郫都区氢能(新能源)规上企业11户,实现总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7%。
“今天的活动是郫都氢能产业再提速的起点。”郫都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清陶能源、东方氢能等链主企业,郫都区将重点发展氢气制储运加装备及关键配件、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客车整车制造等领域,构建固态电池、氢能装备、智能液压、绿色化工、先进材料五大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承载地。
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郫都本土企业,致力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开发应用、交通装备研发与制造,先后入选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向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阔步迈进。“通过对接会,我们了解了更多氢能领域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技术突破都有新的启发。”副总经理马继刚说。
随着成渝氢走廊建设提速,郫都区瞄准“氢能装备制造之都”目标,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未来,郫都区将持续深化“人才+项目”引进机制,力争实现“引进一名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的乘数效应,为成都建设“绿氢之都”提供硬核支撑。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当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郫都区氢能产业的发展实践为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