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科技产业赋能城市,未来生活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2025年03月31日 09: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1日电  近日,由红星新闻主办、润达丰控股集团承办,以“大国战略未来湖岸”为主题的“科技产业赋能城市,未来生活创新大会”在天府路演艺术中心圆满落幕。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作家——白岩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四川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机器人学博士/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张睿睿、行业资深专家/润达丰集团品牌官——段愚奇等业界领袖齐聚兴隆湖畔,共话科技、城市与人文的共生之道,解码约6500亩国家战略湖岸的价值未来,探索未来湖居生活的全新可能。

活动现场。润达丰控股供图

  活动以“科技与幸福的链接”为切入点,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城市发展的深层互动。

  大咖论道:国家湖岸的全球视野

  白岩松|在算法时代应当守护“人的价值”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预言。他认为城市的核心在于“投资于人,为人服务”,提出“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在于服务年轻人”,尤其是关注年轻群体对情感价值的需求,强调“真与情感才是未来最珍贵的价值”。而成都的包容性与自然野趣,让它成为北上广深之后的‘未来之城’。

  他坦言:“容纳超2000万+人口,成都的松弛感与高情绪价值,正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白岩松现场演讲图。润达丰控股供图

  匡晓明|城市发展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四川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在看到完成建设超95%的兴隆湖现状后,深感欣慰,他表示,这里基本上实现了当初的规划设想,甚至呈现出比预期更好的发展态势。围绕天府新区发展蓝图,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从千年城市骨架的规划视角,解读兴隆湖的“世界级雄心”——蓝绿生态为脉,科技产业为核,人文主义为魂。他认为:“蓝绿生态空间与城市共生的有机性,是公园城市的根基。未来建筑需打破传统功能边界,创造更具人文温度的交往空间。”

  他特别强调,兴隆湖作为成都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地,正通过产城融合与生态赋能,构建全球人才聚集高地。

匡晓明现场演讲图。润达丰控股供图

  张睿睿|未来城市生活需要人们的参与和创造

  张睿睿以机器人产业为切口,在分享中特别提到了科技创新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他认为,科技创新往往诞生在具有松弛感的城市,而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如今,科技产业人才正加速向兴隆湖聚集,催生对高品质湖居的迫切需求。

  他指出:“科创力量与城市生活力的深度融合,正让兴隆湖成为全球人才向往的栖息地。”

  悦蓉九州:6500亩兴隆湖的世界表达

  润达丰集团品牌官段愚奇以《在湖的身后》主题演讲,揭示兴隆湖承载的大国战略:比肩华盛顿湖区的科创基因、日内瓦湖区的生态标准,聚合27家国家科研机构、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西部硅谷"实力。展望润达丰23年发展历程,发布2025高端影响年战略,以悦蓉九州等标杆作品印证品牌对于城市发展脉络的前瞻性洞察。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在兴隆湖布局战略级项目时,润达丰集团相关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8.8公里湖岸线周边已聚集3万余家新经济企业、16万科技工作者形成知识经济磁场,与天府国际机场国际枢纽、双牛津offer名校资源以及星级酒店集群、顶级商业形成共振效应。

  "这里正在发生有趣的化学反应",该负责人指向窗外正在建设的悦蓉九州项目表示,"当国家实验室遇见湿地公园,当科学家下楼就能在湖岸跑道邂逅灵感,这种产城人融合的生态,才是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城市界面。"

  这场关于未来的对话并未止步于湖畔,白岩松对人文价值的坚守、匡晓明描绘的城市生长密码、张睿睿预见的智能时代生存哲学,如同湖面激起的涟漪,在春日里交织成城市进化的和弦。或许正如现场学者所言,真正的未来城市生活场景,不在冰冷的算法中,而在科技与湖区相逢时绽放的人性温度——这片6500亩的湖,正倒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诗意解答。(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