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团队通过3D打印个性化定制技术,为一名外省转入的老年髋臼陈旧性骨折合并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仅24小时,患者便在家属及康复师的陪同下实现站立行走,标志着该院在复杂骨关节重建领域再次成功。
髋臼缺损严重 传统手术陷困境
患者张女士(化名)因数月前左侧髋臼骨折未规范治疗,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严重畸形、短缩、疼痛难忍,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辗转多家医院后,因髋臼骨质缺损大、解剖结构扭曲变形,常规假体无法稳定重建,最终被推荐至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骨科。接诊专家坦言:“如此大范围的骨缺损,传统重建如同‘废墟上盖楼’,稍有不慎即会导致假体松动或二次骨折。”
面对挑战,陶崎峰副主任医师领衔的关节外科团队,创新采用“三步走”精准治疗方案:首先通过容积螺旋CT进行亚毫米级薄层扫描,利用AI三维重建技术还原患者髋臼立体形态;随后3D打印1:1实体模型,反复模拟手术入路与假体安装角度;最终根据缺损区形态定制钛合金髋臼杯假体,表面设计仿生骨小梁结构促进骨整合。整套方案实现从“影像数据”到“实物假体”的无缝转化。
手术后效果好 次日行走康复
手术当日,团队借助3D模型精准定位,组织间隙入路,仅用90分钟便完成髋臼缺损修复与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出血不足200毫升。术后联合康复医学科启动“超早期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完成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等动作。“终于能自己迈步了,感谢成都的专家!”张女士含泪感慨道。
据陶崎峰副主任介绍,此次手术攻克了三大技术壁垒:通过三维建模突破复杂解剖可视化难题;定制假体实现骨-假体精准耦合;仿生多孔结构确保远期稳定性。目前该院已建成老年髋部骨折专病中心,年累计完成复杂关节重建手术百余例,其中约30%为转诊患者,真正实现“疑难骨病,蓉城解忧”的技术辐射效应。(吴平华 杨珊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