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地名天府·文化寻根》文化线下活动在四川梓潼举行
2025年04月30日 10: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0日电 (唐倩)4月29日,《地名天府·文化寻根》大型地名文化线下活动在“蜀道明珠”四川省梓潼县启幕。千余名地名文化爱好者齐聚潼江之畔,以“蜀道寻踪”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活动现场。覃珂 摄

  梓潼县,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建县逾2300年,已纳入“千年古县”类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该县“地联秦关、路当扼蜀”,既是金牛古蜀道的重要枢纽,也是多元文明交融的时空坐标。自秦置县以来,文昌祖庭的晨钟暮鼓、三国隘口的剑影刀光、古驿道上的马蹄声声在此交响共鸣,七曲山大庙、卧龙山千佛崖石刻等古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本次《地名天府·文化寻根》梓潼站线下活动,通过四大体验场景,以地名激活文化基因,让沉睡的千年蜀道焕发时代生机。

  上午10点,“蜀道寻踪”徒步挑战正式开始,七曲山古蜀道遗址迎来首批探秘者。三条总长五公里的徒步线路蜿蜒于千年古柏林间,参与者踏着青石古道,触摸千年时光刻痕,在古柏苍翠间感悟地名中蕴藏的蜀道智慧。

  蜀道,是一条条写满传奇与挑战的古老道路体系,也被称作“中国蜀道”。蜀道,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通要道,更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载体,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勇气与梦想,也见证了朝代更迭、商贸往来、民族融合。

  “蜀道记忆”书画摄影展于11点在状元第街区的白墙黛瓦间徐徐展开。该街区因文昌文化而得名,彰显着梓潼县的深厚文脉。艺术家们以笔墨丹青再现蜀道雄姿,用镜头语言诉说地名故事,让千年古道在艺术重构中焕发新生。

  地名文化沉浸式体验从下午2点半开始,汉唐仕女奏响千年清音,快闪剧融汇古今、荡气回肠。同步发布的《蜀道文库》丛书,以学术视角系统梳理蜀道地名文化脉络,让参与其中的观众沉浸体验地名和蜀道文化魅力。

  夜幕下的节目展演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包含“古道唐风”“古道回声”“古道新章”“古道千年”四个篇章,创新性地将古蜀道路线图作为节目串联载体,把蜀道、地名和文化有机融合。

  随着文脉四川数字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发布、无人机编队有序升空,整个活动氛围达到了高潮。

  据悉,自2022年启动以来《地名天府》文化品牌推出。2025年,《地名天府》文化品牌,将以“千年蜀道”为主题,开展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此次《地名天府·文化寻根》梓潼站线下活动的开展,旨在挖掘蜀道地名文化、弘扬蜀道精神,通过地名文化的传播,让公众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扩大地名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地名文化和旅游、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