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7日电 (宋成均 张宝林)“今年行情不错,每斤春笋能卖到差不多两元。”近日,宜宾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村民陈光华穿梭在竹林间一边忙着采挖春笋一边笑着说道。据了解,宜宾长宁春笋因品质好除在本地和沿海市场畅销外,有的还远销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5亿元,小竹子已做成了大产业。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一向受人喜爱,在宜宾长宁县的人眼里,“竹子全身都是宝”。长宁县坚持以竹为核,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一座座竹山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竹,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绿色风景,更是推动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春笋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更是长宁县竹产业的重要“原料”。在长宁县经开区的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竹笋经历了一场华丽变身。从剥壳、分切到分拣,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精细与专注。在这里,竹笋摇身一变成为笋衣、笋丝、笋米等琳琅满目的竹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王犇介绍,他们的产品涵盖休闲和清水两大系列,多达上百个品种。

同样,在长宁县梅硐镇的嘉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竹子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开片、拉丝、烘干,一道道工序下来,竹子变成了一双双精致的筷子畅销全国。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变废为宝,将加工竹子产生的碎屑加工成竹炭。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废料处理的难题,还大大提高了竹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该公司每天要消耗100吨楠竹,生产50万双筷子、20吨竹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竹原纤维具有天然抗菌、透气、强度高等特性,其产品在汽车制造、家具、建筑、纺织等多个行业备受青睐。该县长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竹原纤维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与之合作的企业订单充足,这为竹原纤维产业的良性发展开了个好头。

竹食、竹具、竹文创、竹建材、竹建筑、竹家具、竹盆景、竹工艺……在长宁,竹元素无处不在。长宁县双河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自2024年10月开馆以来,每月接待研学团队及参观游客上千人次,累计每月成交订单超过600单。
截至目前,长宁县拥有316家竹类加工企业,其中“四上”企业29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长宁县有关领导表示,将继续深耕竹产业,不断探索创新,让这片绿色的宝藏持续绽放光彩,书写更加辉煌的绿色发展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