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AI中台织密信用图谱:新网银行破解小微金融“不可能三角”
2025年05月13日 11: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3日电 当“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人工智能+”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频共振,成都的产业园区正上演着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的“满园春色”。

  2025年的春天,成都全市吹响了“立园满园”攻坚号角,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网银行响应政策号召,与相关部门合作升级推出重点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满园2.0计划”,首期入库的10万家“白名单”小微企业已于近日开放,意向授信金额达千亿元规模。

  这正是新网银行等数字银行以“技术毛细血管”渗透实体经济肌理的生动写照。从诞生之日起,新网银行就深刻洞察到科技引领与创新驱动对于业务破局的关键作用,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引领自身业务发展向更加数智化迈进。

  AI中台赋智,跳好普惠金融的“针尖芭蕾”

  在数字普惠的舞台上,新网银行正以“AI中台”为支点,演绎着一场极具挑战性的“针尖芭蕾”——既需在指数级数据洪流中保持算法迭代的精准度,又要在毛细血管般的小微场景间维系服务温度。

  依托数字技术,新网银行正致力于构建“四横四纵”数字化运营体系,在数据资产运营、业务精细化运营、高效经营决策等方面进行深耕。

  在风控方法论方面,新网银行将过去基于实体数据的简单预测模型升级为基于行为数据的高维变量关联决策过程,有效识别不同客群及其金融需求,为全行数字化业务运营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

  新网银行也凭借着“全渠道普惠金融营销体系”项目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新网银行充分利用分布式技术、大数据等工具,建设多维度客户营销管理系统,成功联通线上智能信维系统等内外部系统,实现了数据价值深度挖掘。这不仅提升了数字化营销能力,还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成立以来,新网银行已累计发放数字普惠贷款超过3.6亿笔、金额超过1.2万亿元,覆盖全国4000万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小微企业等客群。

  迈向数智化,建设“一云多芯”AI金融云底座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如今,大模型领域正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深化与生态格局重构并行的态势,国内企业持续突破大模型核心技术,阿里云视觉生成基座模型万相2.1(Wan)开源,昆仑万维开源首款工业界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Skywork R1V,开源生态建设正加速行业“技术平权”进程。

  随着AI模型技术的出现和迭代提升,其低算力要求和低数据训练成本的特性,让中小银行能够以更低成本引入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并基于自身特点自研化。大模型将不再是大型银行的专属,而是能够广泛应用于中小银行之中。

  新网银行基于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整体布局智能化能力建设,组织建设“一云多芯”的AI金融云底座,构建大小模型能力矩阵,沉淀数据和知识服务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支撑人员密集型智能化应用产品的研发工作。

  对于客户服务端,新网银行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服务平台“识卷”,通过深度融合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解决新市民客户个性化授信难、车抵房抵等抵押业务流程复杂的问题,其智能化处理个人客户十余种授信自证数据,为客户提供多种资产认证模式去适配客户具体情况,利用大模型更好推进普惠金融落地。目前使用该服务的客户人均提额幅度超过30%。

  随着大模型深入应用,新网银行将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加大智能化应用的投入和创新力度,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致力于推动银行业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