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县法院多措并举深化助残诉讼服务 以司法温度护航残疾人权益
2025年05月13日 15: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3日电 (陈柯 刘利莎 殷登峰)近日,在泸县2025年第35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泸县法院联合泸县残联共同为4名无障碍沟通辅助员颁发聘书,这不仅是泸县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缩影,更是践行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残联联合构建“全流程诉讼服务辅助协作机制”的生动实践。

证书颁发现场。泸县法院供图

  机制先行:打造无障碍诉讼服务“全链条”

  今年3月11日,泸州中院与市残联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无障碍诉讼辅助服务机制。该机制聚焦盲文翻译、手语服务、心理疏导等特殊需求,通过构建专业人才库、优化无障碍设施、开通“绿色通道”等举措,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普法、“零距离”调解、“心贴心”帮办的全流程服务。

  泸县法院迅速响应,与县残联联动召开专题座谈会,细化落实《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就涉残疾人纠纷如何做实源头治理和联动化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辅助协作机制进行了安排部署。

  巡回审判:让司法服务“翻山越岭”

  4月9日,泸县法院将法庭“搬”到了合江县神臂城镇的一处民宅,巡回审理一起涉聋哑人离婚纠纷案件。原告小军与被告小丽(聋哑人)因感情破裂诉请离婚,由于小丽身体方面的特殊情况,难以独立行使诉讼权利。承办法官秉持“泸法麒麟·守老护小助残”理念,邀请特聘的无障碍沟通辅助员——泸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全程翻译,确保当事人充分表达诉求。庭审中,双方在法官引导下有序陈述意见,最终达成调解离婚协议。这场“家门口”的审判,不仅解决了纠纷,更传递了司法对特殊群体的尊重与关怀。

  聚力共治:构建残疾人权益保护新格局

  从机制建设到实践落地,泸县法院始终将残疾人司法保护作为重点工作。一方面,通过联席会议、评价反馈等制度动态优化服务;另一方面,联合残联开展普法宣传、纠纷预防,推动涉残矛盾源头化解。如今,盲文诉讼指南、无障碍窗口等设施已全面覆盖诉讼服务中心,手语翻译、心理咨询等辅助服务成为常态。

  残疾人权益保护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泸县法院以机制创新为笔、以司法温情为墨,书写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平正义。未来,法院将持续深化协作机制,让每一份诉求都能被倾听,每一份权益都能被守护,为构建包容、温暖的无障碍社会贡献法治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