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0日电(何艳)盛夏时节,汶川县灞州镇阿尔村云雾缭绕,山间的脆李树已挂满青涩的果实,而在村子另一侧的大棚试验田里,村民们正在尝试灵芝种植。

阿尔村地处汶川县高半山区,村里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脆李子种植。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村里多户村民都种植大棚羊肚菌。然而,每年4—5月羊肚菌采收后至下一季种植前,土地往往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阿尔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联合农业公司,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灵芝生长周期与羊肚菌完美互补,且其菌丝体分解产生的腐殖质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于是敲定了“双菌接力”的种植方案,决定在村民余晓琴家的羊肚菌大棚试种灵芝。
走进试种大棚,余晓琴正带着家人小心翼翼地操作。“这些菌棒是用椴木和玉米芯发酵做的,养分足着呢。”她边示范边介绍,言语间透着自信。为了种好灵芝,她专程向农业专家请教,如今已算半个“灵芝通”。“白天温度得控制在25-28℃,晚上降到20-22℃,咱们阿尔沟1900至2200米的海拔,正好符合灵芝的‘居住要求’。”她笑着说,大棚里特意模拟了山林的阴湿环境,就盼着这些“宝贝”能顺利生长。
据了解,羊肚菌秋播春收,占据秋冬春三季;灵芝喜温暖,恰好利用春夏时节生长,两者周期无缝衔接,让同一块土地“全年无休”。更妙的是,羊肚菌留下的菌渣能化作灵芝的天然养分,灵芝的菌丝网络又能改良土壤,形成“相互滋养、越种越肥”的良性循环。
“你看,灵芝一个多月就能成熟,烘干切片后,价值能翻3到5倍!”余晓琴的父亲算起了经济账,干劲十足。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土地不闲置,更是给家里多添了一份收入保障。
“试种成功只是开始。”阿尔村第一书记刘姗介绍说,村集体已规划好后续路径,技术成熟后将在全村推广,同步配套技术培训、菌种供应和产品回收链条,让村民不用愁“种不好、卖不掉”。
目前,首批试种的灵芝菌丝已在土壤中稳健生长,丰收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酝酿。阿尔村的“双菌接力”,不仅让有限的耕地资源迸发双倍价值,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乡村振兴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