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壤塘县上壤塘乡“畜”势勃发 蹚出畜牧产业新路子
2025年07月10日 14: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0日电(杨秋韵)从“天然放养”的传统模式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壤塘县上壤塘乡正以一场畜牧业变革实现华丽转身。依托壤塘县委“农牧立县”战略,这个曾经受困于幼畜死亡率高、生长周期长、销售效益低的乡镇,如今走出了一条“产业优、效益高、生态美、群众富”的发展新路径。

壤塘县上壤塘乡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壤塘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上壤塘乡拥有天然草场资源优、养殖大户多、牲畜存栏基数大的天然优势,但过去粗放的养殖方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近年来,在壤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乡以“三步棋”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探索“放养+补饲”养殖模式,构建起“人工种草+科学养殖+有机肥料生产”循环发展体系,为畜牧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夯实基础下好产业谋划“先手棋”

  上壤塘乡紧紧围绕县委“四县”发展战略,明确“畜牧强乡”发展目标,将牲畜养殖、疫病预防、技能培训等工作逐一细化落实。在政策指引上,主动对标《壤塘县2024年饲草料储备和牦牛出栏激励方案》《壤塘县促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试行》等文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研讨,梳理出4条贴合乡域实际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同时,精心编制年度发展计划,制定极具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储备13个畜牧建设项目。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成功培育壮大养殖牲畜100头以上的养殖户267户,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下好循环发展“制胜棋”

  上壤塘乡积极探索推广“人工种草+科学养殖+有机肥料生产”循环式发展模式,全方位推动现代化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在改善养殖条件方面,以“人工补饲”为切入点,投资100.6万元大力推进卧圈建设和人工种草,新增人工种草面积达1612亩。同时,组织采购48.4万斤精饲料、发放305.72吨青干草,有效缓解了牲畜“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显著提高养殖效率,促进草畜平衡。

  在理念革新层面,联合州委网信办、县科农局、县人社局、阿坝州天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开展了6次牲畜养殖技能培训和13次先进养殖理念宣讲活动,覆盖养殖户450余户。这些活动打破了当地传统的思想束缚,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想动力。

  在资源循环利用上,以“有机肥料生产”为契机,充分挖掘牛粪资源价值。通过先进技术,年均处理1万余吨牛粪,生产6000余吨有机肥料。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带动15名村民人均增收3.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分红40余万元,实现社会、生态、联农带农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激发活力下好牲畜出栏“关键棋”

  上壤塘乡以“原址重建、统规自建”为方式,持续加大畜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先后累计投资369.2万元维修牧道155公里,投资2560万元建设347个暖棚,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环境,大幅提升家庭牧场的经济效益,实现牲畜死亡率年均下降18%。

  此外,依托“现代化养殖基地集群”优势,大力推行“放养+补饲”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该模式成效显著,不仅缩短了牲畜生长周期,还实现了出栏数量增加和畜牧产业效益增收。如今,上壤塘乡年均出栏牲畜5500余头,创造收入3700余万元,出栏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畜牧业发展蒸蒸日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