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聚青春之力 促政社校联动 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年07月21日 11: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1日电 (卢燕 李玲)近日,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联合西南石油大学“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泸州市圆梦关爱协会开展“精神康复、低碳农业、助残扶弱、文化惠民”实践活动。这场为期八天的青春行动,以政社校联动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活动现场。李玲 摄

  搭台引智,让青春服务扎根乡土

  天仙镇积极搭建活动平台,镇团委兼职副书记积极发挥青年沟通优势,与实践队25名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家中,入户探访7户困难精神障碍家庭、电话访视100户患者,化身“农创客”参与“绿色赋能·同心圆梦”低碳农场项目,在农耕劳作中体会乡村发展不易,推动青年学子沉下心来办实事。

  在双新村残疾人之家,实践队队员与残疾朋友共赴“活力无障碍”趣味运动会,让温暖在互动中传递;低碳环保插花活动上,田间作物变创意花艺,绿色理念与助残情怀悄然融合。针对不同群体需求,队员分赴花背溪、文登村等地开展精准服务,垃圾分类课堂上村民踊跃抢答,手工课堂里精神障碍患者用黏土捏出灵动造型,帮黄家村村民销售滞销西瓜420斤,为九君村残疾人家庭打扫院落、辅导孩子功课……八天里,实践队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用青春脚步丈量天仙镇乡土温度。

  联动聚力,让创新模式落地见效

  天仙镇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在市委社工部、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的领导下,联动区民政局、高校团队、社会组织力量,积极探索“精神康复+低碳农业”长效路径,助力低碳农场成功打造为“劳动康复基地”,既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又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平台。政校社三方共同揭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创新模式在天仙镇落地生根。

  此次活动通过残健共融活动、健康知识宣讲等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近千元。区民政局副局长李论在座谈会上点赞:“政社校联动为乡村带来可持续公益活力,这样的实践值得推广。”

  着眼长效,让乡村振兴动能持续

  实践收官之日,“益路同行,青春展演”活动在双新村上演,队员与村民同台献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分享“从迷茫到重生”的故事感动全场,手语舞《感恩的心》中众人聚拢成爱心造型,恰是多方力量共助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活动结束后,实践队专程将一面锦旗送到镇政府,缎面上“助力三下乡展风采,领航青春路显担当”的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既是对镇里多方力量全程支持的诚挚谢忱,也定格了这段携手同行的珍贵记忆。天仙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余典浩寄语青年:“大学生应走出‘舒适区’,在基层‘练兵场’扎根成长。”

  天仙镇党委副书记、区政协委员钟泳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聚焦短期服务,更种下长效发展的种子。下一步,天仙镇将持续深化政社校联动,拓展“精神康复+低碳农业”路径,依托实践基地推动帮扶长效化,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