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8月,预计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至36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全省平均气温为24.2℃至24.7℃,较常年同期偏高。7月22日,四川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接受在线访谈时透露。
5月1日起,四川正式进入汛期。入汛以来,四川总体气候呈现哪些特点?
“一是气温显著偏高,高温日数明显增多。二是降水总体偏少,但暴雨站次增多。三是夏旱发生范围广,盆东北等地春夏连旱。”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姚志国说。
气象实况监测显示,5月1日至7月17日,全省平均气温为22.6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3度,居历史同期第1高位;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11.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5天,居历史同期第1多位。另一方面,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全省共出现232站次暴雨天气过程,居历史同期第4多位,其中大暴雨22站次。
“前期降水量总体偏少,而暴雨站次明显增多,这一少一多,说明我省局地点暴雨特征与过去相比更加明显,这为精准预报的目标要求增加了更大难度。”姚志国解释。
为切实做好气象风险的预警提示、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四川省气象局克服复杂地形等预报难点,加强重大天气过程复盘总结和跟踪研究,切实提升灾害天气预警准确率和时间提前量。“目前,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来临,我们能做到提前一周发布天气周报,3—5天发布中期天气预报,提前6—24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并时刻关注雷达、卫星监测资料的实时演变,及时发布短临预警信号。”四川省气象台台长谢娜说。
据统计,入汛以来,四川全省共发布气象预警9100多次,发布预警信息2.3亿余条、覆盖7000余万人次,根据预警组织避险转移、紧急安置38.9万余人次,超800余人避免因灾伤亡;组织实施飞机增雨作业7架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2200余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助力农业抗旱、蓄水保供、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闻多一点】
四川2025年入汛以来重大天气过程回顾:
高温:
6月10日至17日,出现第一次区域性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这次过程日最高气温为40.7度,出现在合江。
7月14日至17日,出现第二次区域性高温天气,全省有122站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有55站超过39度,渠县站7月17日达到41.6度,为今年以来全省气温最高值。
降水:
7次较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其中6月28日—30日,是我省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覆盖范围广。兴文站7月9日降水量217.5毫米,居本站历史第1多位,也是今年以来全省日降水量最大值。
干旱:
2次区域干旱过程,4月25日至5月20日,气象干旱主要发生在盆地北部部分地区,导致大春作物的播种和移栽进度推迟;5月27日至6月24日盆地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发生春夏连旱,土壤失墒进一步加剧,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