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妙手执画笔 笔绘竹海行”——记著名画家蜀南竹海采风活动
2025年07月30日 15: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7月28日,一场为期两天,以“妙手执画笔 笔绘竹海行”为主题的采风写生及创作交流活动在蜀南竹海举行。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林跃、姚叶红、管苠棡、张跃进,现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成华,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志才,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越,重庆市九龙坡区美协副主席林多等多位艺术家参与。大家踏绿而来,用笔墨为这片秘境作画。

  七月的蜀南竹海,翠浪接天,云雾缠竹,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大家沿着蜿蜒的石板路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他们有的驻足远眺,有的俯身观察竹节的纹理,神情专注地讲述着对这片竹海的感悟,准备将这满眼的翠绿与生机定格在画布之上。

  艺术家们以竹海为景,用笔墨定格那份清幽与壮阔:艺术家们挥毫合画蜀南竹海,笔尖蘸取专注勾勒山峦,挺拔的竹秆,墨色随运笔浓淡变化,竹节的坚韧在宣纸上跃然,有人晕染成片的竹叶,或疏或密,似有山风拂过,叶影婆娑,还有人将竹海深处的飞瀑、曲径、亭台融入画中,让竹林的静谧与流水的灵动相映成趣。

作画现场。躍美术馆供图
作画现场。躍美术馆供图

  墨色在纸上慢慢晕开,竹的风骨、海的浩渺渐渐成形,原本空白的宣纸,就这样被画家们注入了蜀南竹海的灵气与生机,每一笔都藏着对这片绿海的赞叹,每一幅画都是竹海之美与艺术灵感的碰撞。以笔为舟,在蜀南竹海的水墨江湖里遨游。浓墨似云瀑倾泻,晕染出竹浪翻涌的气势,当墨香与竹香在君子楼中交融,艺术家们妙手执画笔,串联起自然、人文,让“无界共生”的理念在画卷上生长。

  创作终有尽时,但留在纸上的作品不会褪色。这些作品是光影的标本,是风的形状,是竹文化穿越千年的当代回响——它们将成为蜀南竹海独特风貌的“艺术档案”,这份绿韵通过笔墨跨越山海,让更多人看见自然与艺术共生的力量。

  次日,艺术家们踏入宜宾竹林博物馆与正源药业博物馆,目光瞬间便被厅中陈列的竹雕与木雕攫住。

  那些竹雕作品,以翠竹为骨,经匠人巧思雕琢,或成节节攀升的竹节摆件,纹理间还带着竹青的温润。而正源木雕更是令人叹服,各种老料的木质在时光里沉淀出醇厚的色泽,刀痕起落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连羽翼的纹路、花瓣的褶皱都清晰可辨,无不感慨这方寸之间,藏着的是自然的灵韵与匠人的心血。

作品展示。躍美术馆供图

  这场写生,不仅是对自然的致敬,对文化的传承,更是一场邀你共赴的绮梦,看笔墨如何让竹海永恒,看艺术如何让时光停驻。

  在这场艺术的奇妙之旅,每一幅写生作品都是对蜀南竹海独特风貌的个性化记录。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致敬,也让这份美景通过艺术形式得以更长久地留存与传播。(作者系躍美术馆艺术总监刘燕)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