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苗琦)在四川巴中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是国家电网安全的“守护者”,是万家灯火的“点灯人”,用坚韧与执着,谱写了一曲从岗位坚守到青春引领的奋斗乐章。
凌晨四点,城市的霓虹尚未褪去。国家电网巴中供电公司兴文集控站的变电运维工丁杨,已和同事们整装待发。身着防电弧服,头戴安全帽,手持操作杆,脚蹬绝缘靴,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为变电站进行着细致入微的“体检”。
刚入职那会儿,面对站内错综复杂的一、二次设备,丁杨心里直打鼓,书本知识在现场仿佛失了灵,每一步操作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王洪兵,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成了他迷途时的“引路人”。
“最怕遇到极端天气。”对丁杨和同事们来说,风雨雷电就是设备的“天敌”,意味着随时可能拉响抢修的“冲锋号”。丁杨至今记得那次37小时的连续鏖战:心急之下,忽略了安全操作的细节,被师父当场严厉批评。“安全是电力工作的生命线!”师父的话如同惊雷,瞬间劈散了丁杨的侥幸。从此,“安全第一”不仅烙在他心上,更化作了本能般的警惕。
几年摸爬滚打,丁杨成功“走出新手村”,成了能扛事的变电运维骨干。他和兴文集控站的兄弟们,负责全市28座变电站的运维。站点撒在巴山蜀水间,最远距驻地需三小时车程。寒来暑往,他们的脚步从不停歇。
今年七月,巴中遭遇持续高温“烤”验,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当大家午间躲荫、夜晚归家,“丁杨们”却顶着烈日热浪,穿行于关键变电站之间,开展高频次巡视、精准测温和带电检测,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昼夜更迭,四季轮回,他们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城市电网的“大动脉”,确保电流稳定涌入千家万户。
丁杨说,虽然集控站工作相对独立,公司可没放松对年轻人的培养。演讲比赛、青创沙龙、联谊活动……搭平台、给资源,为青年成长铺就沃土。
在丁杨这些骨干带动下,集控站氛围日渐活跃,创新点子不断冒出来。青年们瞄准生产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动脑筋、使巧劲,拿下了7项创新成果。他们还主动加入公司创新“柔性团队”,助力实现了2项“从0到1”的原创技术突破。丁杨今年还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这几年,依托青年创新工作室、QC小组,公司紧贴一线搞发明,捣鼓出不少实用“小神器”,拿下4项发明专利、7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干活效率和质量都提上去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丁杨迅速成长,成为团队中坚,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巴中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这股创新劲儿,正是公司打造青年发展型企业的缩影。公司坚持在实践中选人用人育人,给优秀青年搭台子,让一大批年轻人在岗位上练本事、长才干。现任团委书记胡焱明就是通过竞聘上岗的佼佼者。
竞选团委书记,公司头回搞公开竞聘,竞争十分激烈——笔试、面试、答辩轮番上阵,胡焱明最终从18名优秀的候选人里脱颖而出。
上任后,胡焱明点子多、组织强。他紧贴青年心思搞活动,短短两年,公司活动又热闹又有料。他张罗起摇滚乐队、青创小组等18个兴趣小组,青工沙龙、球赛、演讲、朗诵等活动常态化,给年轻人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大舞台。
胡焱明认准“青年关心啥,团组织就干啥”。年初AI火起来,公司团委立马请来华为、清华四川能源院的“技术大咖”办“青工沙龙”,帮青年开眼界。近几年已有126名“00后”加入队伍,了解到传统相亲模式年轻人觉得别扭,他马上调整,联合友好单位搞起球赛、草坪音乐会、读书会,让大家在轻松氛围里交朋友。
谈及团队荣誉,胡焱明一脸自豪:“我们团委已经囊括了国家、省、市级的多项大奖!”在他带领下,公司团委斩获了团中央“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称号,一支青年突击队还要带着创新成果去闯国际质量“奥林匹克”竞赛。
国家电网巴中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友好性、成长性、创新性”特质的青年发展型企业模式。企业和青年互相成就:青年干得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更有认同感,企业也收获了满满的活力。青年素养与企业效能同步提升,“企业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企业更有为”的生动局面已然形成。
这一模式不仅在公司内部深得认同,也为巴中市青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共青团巴中市委的推动下,全市青年工作蓬勃开展,为来巴中求职、创业的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巴中青年云”上线运行;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相继建成投运;青创贷、青年驿站、青年夜校、青年公园等普惠项目,精准服务青年所需,让巴中这座城市更有青年味。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丁杨在夜色中奔赴检修现场,步履间透着守护者的坚定。与此同时,胡焱明组织的青工沙龙气氛正浓,青年员工与技术专家思维碰撞,眼神专注。共青团巴中市委的青年夜校里,一群年轻人围坐,巧手翻飞间,红纸流转,非遗剪纸的纹样渐渐生动。这些场景交织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春画卷,在巴中的夜晚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