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陈默) 近日,72岁的张清平(化名)老人从成都京东方医院顺利康复出院。20多天前,她刚经历一场生命保卫战——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历时7小时,成功为其实施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联合Bentall手术,不仅从危急中挽救生命,更以技术突破与多学科协作,创下高难度大血管救治的亮眼成果。

致命急症:多重危象下的“生死考题”
时间回溯至7月19日,张清平因突发剧烈胸痛紧急就诊,急诊CTA检查确诊其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是心脏外科最凶险的急症,早期死亡率超90%,每拖延1小时,死亡风险便增加1%。
更棘手的是,患者病情堪称"多重叠加危局":主动脉内膜撕裂从升主动脉延伸至髂动脉,形成巨大假腔;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血小板仅为正常水平1/3,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长期糖尿病导致血管脆性骤增,夹层已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稍有操作不慎就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这场手术,如同在"易碎血管"上拆解"定时炸弹",难度与风险均达顶级。
巅峰协作:7小时毫米级操作与时间赛跑
面对绝境,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救治机制。拥有30年阜外医院经验的李正国教授牵头,连夜协调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科室备战,快速完成术前检查与准备,一场急诊抢救手术即刻打响。
术中,麻醉团队将患者体温降至25℃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团队同步采用"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保障脑部血供,为手术争取关键操作时间。主刀医生乔军选则直面三重核心挑战:替换撕裂的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时需避开腹腔巨大血栓,防止栓塞;重建冠状动脉血运需在直径不足3毫米的开口处精准缝合,每一针都要穿透薄如蝉翼的血管壁且不损伤内膜;修复受损主动脉根部并替换病损主动脉瓣,需确保吻合严密以防致命出血。
最惊险的环节出现在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及远端血管吻合阶段——手术团队需在30分钟内完成操作,否则将引发器官缺血、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团队仅用15分钟便完成26号带膜支架精准植入与远端血管缝合,全程毫米级操作零失误,在血管内筑起"生命防线"。
多学科护航:从技术协同到生命守望
术后24小时,张清平顺利脱离呼吸机,神志清醒,头胸腹CT显示无任何器官缺血性损伤——这一恢复效果在同类手术中极为罕见。背后是多学科的无缝协作:重症医学科精准调控生命体征,输血科紧急协调足量血液制品,检验科深夜加急出具凝血报告。
更令人动容的是医护团队的付出:手术当日,乔军选正出差外地,接到通知后连夜赶回;周末本应休息的科室医护全员到岗,用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的承诺。
技术跃阶:区域大血管救治能力再突破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成都京东方医院在A型主动脉夹层救治领域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依托杂交手术室、3D打印等尖端设备,医院已建立"主动脉夹层6小时生命圈",将救治半径扩展至300公里。
"高难度手术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在患者最需要时给出温暖答案的医者担当。"李正国教授表示。当毫米级操作遇上生死时速,多学科协作终为生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