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王欢 姚雯君)暑假结束,正是“神兽归笼”之时,而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抽动症患儿的就诊量却明显增多。
8月31日是学龄儿童返校的第一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任丽红却一直忙到中午12点半,才有时间喝口水。光是上午半天门诊,她接诊的抽动症患儿就比平常多出一倍,大大超出平时门诊占比情况。
“开学前孩子情绪紧张可能是一个诱发因素。”任丽红说,平时周末两天已经是抽动症患儿就诊较多的时间,一般也只会做10例左右的抽动症评估(这是儿童首次确诊抽动症所必须完成的一项检查),而8月30、31日两天则做了23例抽动症评估,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多。
任丽红介绍,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5岁-10岁最多见,正好是学龄儿童人群为主。抽动障碍的表现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点头、颈部抽动等;另一种是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哼声、吸鼻子等。孩子一旦发病,神经就像“走电”一样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这些症状具有波动性,可能随着时间而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加重或减轻。”任丽红提醒,抽动症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因此新学期来临,家长不要过度“鸡娃”,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好转,有一半的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抽动完全消失,预后是良好的。
任丽红提醒,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应该尽快就诊,但抽动障碍的治疗目标不是“立刻消除所有抽动”,而是减轻症状,减少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只有抽动症状严重,影响学习、人际交往,或合并注意力/情绪问题,医生才会考虑用药,若出现特殊情况或需采取神经调控/深部脑刺激治疗,及中医针灸、中药辅助治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