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0日电 (郭明 张文良)“上周刚在联席会上反映夜间进小区照明不足,这周路灯就亮了,真是太好了!”9月30日,美团骑手高晓刚对广元市利州区南鹰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办事效率点赞不已。
这只是利州区探索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服务精准落地,让穿梭于街巷的外卖骑手与快递小哥,正从城市的“赶路人”转变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组织协同: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近年来,利州区聚焦新业态从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从组织协同、服务提质到治理融合,全力打通服务凝聚的“最后一公里”,让城市更有温度。
试点社区南鹰社区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15个部门、5家社会组织和2家平台企业,建立了“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机制,实现服务精准落地。
“我们不再‘各管一摊’,而是围绕骑手需求‘合成一股劲’。”利州区外卖送餐员行业党委书记李田俊介绍。该党委积极协调平台企业优化派单机制,保障骑手合理报酬,并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建设,让骑手“入会有门、维权有路”。
服务提质: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
“以前进陌生小区像进迷宫,现在有了‘骑手友好地图’,楼栋、充电桩一目了然,效率高多了。”新骑手李兴民感叹地说。社区不仅优化内部指引标识,还设置专属停车位和充换电设施,在多个小区实现“亮牌指路”,骑手平均配送效率提升20%以上。
服务不仅追求“快”,更注重“暖”。社区联动多部门开展法律咨询、健康体检、慰问关爱等活动10余场,惠及骑手400余人次,并设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解决欠薪、工伤等问题3起。
治理融合:从“流动哨”到“前哨兵”
“我每天在路上跑,哪里的路灯不亮、井盖破损,一眼就能发现。”拥有“流动网格员”身份的顺丰快递小哥张得生说。利州区积极引导骑手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组建“阳光骑手”志愿服务队,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参与社区安全巡查,累计上报隐患10余起。
社区定期召开骑手恳谈会,听取他们在停车规划、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骑手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南鹰社区党委书记魏伟表示。通过制定《骑手文明配送公约》、发布关心关爱倡议、邀请骑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利州区正逐步构建“服务—反馈—共建”的良性治理循环。
“骑手友好,是一座城市包容性与治理效能的体现。”利州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郑璐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这项暖心工程,让更多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