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合江:统战赋能“小米粒” 蹚出产业振兴“致富路”
2025年11月04日 13: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邹立洋)近年来,泸州市合江县石龙镇以“组织引领+乡贤带动+多方协同”为主线,推动当地水稻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品牌化、科技化、融合化转型,让小小稻粒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致富宝贝”,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贤领航聚合力共筑“米袋子”增收梦。石龙镇创新落地“党支部+新乡贤+农户”共建机制,靶向引导有技术、有资源、有影响力的乡贤返乡深耕大米产业。依托乡贤“桥梁纽带”作用,成功引进社会化服务资源,实现试点基地全程托管,不仅让亩均种植成本降低约110元、病虫损失率减少25%,更推动亩均年产量提升4公斤以上。同时,乡贤企业与村集体签订订单协议,建立“保底收购+盈余分红”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绘就“群众增收、乡贤建功、产业振兴”的多赢图景。

  党外智援破难题打造富硒“示范田”样板。为破解水稻产业升级瓶颈,石龙镇主动链接无党派人士中的农业专家,组建“同心农业智库”专业团队,为富硒水稻品种选育、技术体系构建提供精准智力支撑。在专家团队指导下,石龙镇建成1所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2间烘干房,试点种植50亩优质富硒水稻,亩产达900斤;依托“政府+党外技术骨干+合作社”协同模式,推动农机设备升级,高效机械化作业率达80%,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5%,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富硒水稻标准化生产模式。

  多方联动拓新局拓宽产业“新稻路”空间。石龙镇进一步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电商运营、文创设计等专业资源,联合打造“拾农佳”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包装设计、精准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晚熟香米”售价从2元/斤大幅提升至5元/斤,高端香米最高售价达9元/斤,累计销售1200袋,品牌溢价效应显著。与此同时,发动工商联会员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农业+文旅”项目建设,开发农田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业态,预计年吸引游客超1000人次,构建起“品牌提升、产业融合、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