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西充:蚕桑产业“破茧成金” 僵蚕养殖富农增收
2025年11月06日 16: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6日电 (廖桂华)近年来,西充县立足蚕桑产业传统优势,整合全县桑园资源,高标准建设千亩僵蚕养殖示范基地,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智能化小蚕共育室内,工作人员查看小蚕长势。廖桂华 摄

  近日,在西充县双洛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鸣龙镇回龙场村养殖基地的智能化小蚕共育室内,蚕床上密密麻麻的幼虫正啃食着切碎的桑叶,养殖员穿梭其间,仔细查看幼虫的生长状态,一幅现代化养殖画面跃然眼前。

西充县鸣龙镇回龙场村僵蚕养殖基地内,蚕房工人乘坐电动轨道喂蚕车向养蚕区投喂桑叶。廖桂华 摄

  “我们养殖的僵蚕是一种中药材,由蚕幼虫感染白僵菌后僵化而成,具有祛风止痛、息风止痉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效益远高于传统丝茧蚕。”该合作社负责人李永东介绍,基地通过引进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室内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参数的精准调控,不仅提升了养蚕效率与饲养规模,还让小蚕发育更整齐、体质更强健。该技术还支持远程管理与多平台操作,让养殖过程更智能便捷。

  李永东算了一笔“收益账”:目前,该合作社已在鸣龙镇、仁和镇、槐树镇等5个乡镇(街道)盘活低效桑园2000余亩,建成6处养殖房,总面积超7000平方米。依托滚动养殖模式,全年可养殖僵蚕3000张,年产优质僵蚕约50吨,年产值达800万元。合作社与国药、华润、太极等大型药企及多家饮片厂建立稳定合作,不愁销路,产品供不应求。

僵蚕收获现场。廖桂华 摄

  而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持续惠及周边农户。“我和老伴都在基地务工,每月工资加起来有7000多元,不用外出奔波了。”回龙场村村民王彩萍笑着说。据统计,该合作社每年可带动200余人就业,发放务工工资超200万元、土地租金5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标准化共育中心,统一培育健壮小蚕分发给农户和供给自有大蚕房,既能降低养殖风险,也能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致富。另外,再扩建4000平方米现代化蚕房,进一步扩大规模,为后续深度开发产品筑牢基础。”谈及未来规划,李永东思路清晰,“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致富!”

  “蚕桑是西充的传统优势,如今正迎来‘焕新’升级的重要机遇。”西充县农业农村局蚕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康开军表示,下一步,要延伸僵蚕产业链,挖掘其在医药、保健、美妆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深化蚕桑全产业链开发,拓展桑园附产物的利用场景、创新产品形态,让传统蚕桑产业真正成为富农增收的“黄金产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