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四川在线

引大济岷工程启动建设!将惠及人口超3400万
2025年11月07日 09:5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曹惠君

  “水足了,庄稼喝到饱,收成就稳当了!”11月7日上午,听到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带来的好消息,龙海军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喊了一嗓子。

  龙海军是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的种粮大户。他所在的地区“骑”在犹如鱼脊的沱江、涪江分水岭上,过去村里十年九旱,自己流转的80亩土地大部分只能种耐旱的苞谷。

  困局将被改写!当天上午9时40分许,300多公里外的天全县喇叭河镇二郎山脚下,随着挖掘机第一铲破土,四川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引大济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该工程从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引水,一路向东穿山越岭,经261公里输水管线,与成都平原主水源岷江在都江堰灌区实现“新老水”携手,形成双水源双通道供水格局。工程多年平均供水15.23亿立方米,涉及省内8市43县(市、区),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70万亩,惠及人口超3400万。因此,工程被定位为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国家20条东西向骨干输排水通道之一,也是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引大济岷工程总布置图。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引大济岷工程总布置图。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水旱从人”的成都平原,为何要向大渡河“借水”?四川水发设计公司水资源规划中心主任朱灵芝表示,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这一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省六成以上,水资源量却仅占两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缺水问题日益凸显。为成都平原“解渴”,四川人民历经漫长期盼。20世纪50年代,水利部长江委首提从川西北引水至四川盆地的设想,90年代,四川提出引大渡河水补济岷江方案。2019年,引大济岷工程规划启动编制,相关工作步入快车道。

  工程建设难度极大。引大济岷工程设计总负责人李智渊说,工程需穿越7条区域性断裂带及多个大型断层,总干线二郎山隧洞最大埋深2040米,为四川水利工程最大埋深;南干线最大管径3.6米、是国内引调水项目已知输水压力最大的管道。

  为攻克难题,自2022年起,工程设计团队经历三次封闭式集中设计,仅首次集中会战,近200名技术人员就完成设计报告9000余页、图纸3000余张。

  今年10月,工程可研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工程估算总投资超575亿元,建设工期96个月。“8年后,成都平原就能用上大渡河水。”省水利厅负责人表示,将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平原经济区缺水问题,对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吃下了定心丸,龙海军决定续签土地流转协议,“等通水了,就改种效益更好的水稻,再多承包几百亩。”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