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小新看绿色宜宾 城市篇】 四川宜宾:城市升级 幸福加码
2023年10月31日 14: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吴平华陈忆)一座城市给来宾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经济实力,而是最具直观冲击力的城市景观、城市气质。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己任,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更新,打造独具风貌、特色彰显、内外兼修、生态宜居的长江生态首城。

 宜宾城市中的公园。陈忆 摄
宜宾城市中的公园。陈忆 摄

  82公里江岸线翻新;城市里见缝插绿,公园、绿道近在咫尺;山更青、水更绿、空气质量更好,红嘴鸥回来了,游泳的人多了起来——这是近些年来,宜宾城市有目共睹的喜人变化。

  三江口长江公园自2015年建成开放以来,成为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去处,日均接待市民和游客1万人次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整合。从宜宾到南溪的滨江生态廊道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热门打卡点。“从宜宾骑自行车到南溪漂海楼,接近40公里,全程都是专门的骑游道,可以尽览长江之美。”市民周先生说。

宜宾城市景观。陈忆 摄
宜宾城市景观。陈忆 摄

  大江边的优美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城市公园建设也在同步推进。近年来,全市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公园77个,截至今年9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6平方米。“出门走几步路就是宋家坡公园,景观好,可以拍照、爬山,就像把翠屏山搬到了家门口。”家住南岸西区山水原著的赵女士说。

  宜宾市以成功创建四川省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道路交通微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工作。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宜宾城市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公共服务逐步改善,城市经济活力、生态引力、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增强,“长江首城”不断彰显新魅力。

 宜宾城市一角。陈忆 摄
宜宾城市一角。陈忆 摄

  “环境好了,我们更要自觉维护好,垃圾在家里就分好类,再拿下来扔。”在翠屏区西郊街道“碧水长滩”小区,居民王秀英说。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改善宜宾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宜宾市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2年,中心城区分类收转运处理其他生活垃圾33.5万吨、厨余垃圾5.5万吨、可回收物11.8万吨,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更加清爽靓丽。

  宜宾市以打造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海绵典范城市为目标,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谋划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地下管网建设等九大类186个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汇合成长江,宜宾被冠以“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如今,这座城市正在以新兴的姿态、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