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5日电 (唐千越 陈河兵)日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四川省最美农村路、最美路长、最美护路员评选结果的公示》,其中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况路获评为全省最美农村路。

近年来,龙马潭区把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推实施农村公路项目50余个,打造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20公里,建成美丽乡村路2条,全区农村路网总规模达到650公里,31个村级物流节点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打造“示范路”铺就“幸福路”
12月12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胡况路,浪漫风车徐徐转动,粉红色的波形护栏绵延不绝,公路旁的铁索上,市民正在悬挂许愿牌。
“我开车路过‘爱情公路’,感觉很漂亮,就下来拍了几张照片。”泸州市民詹亚群笑着说。
詹亚群口中的“爱情公路”是龙马潭区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的胡况路,于2022年6月底建成通车。作为泸州首条以“爱情”主题为特色打造的精品路,胡况路全长2.039公里、路面宽7.5米,突出“爱情”主题,公路沿线的爱情邮箱、粉色电话亭、精美风车、“结为连理”的夫妻树、“早生贵子”的枣林等元素,共同塑造出浪漫景观,尤其受年轻人喜爱。
“胡况路不仅是一条网红打卡路,也是村民们通往幸福之路。”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霞说,通车以来,黄桷村农旅经济进一步发展,小龙虾、高粱、三红蜜柚、金丝皇菊……越来越多的产品走了出去。
一路通则百业兴。近年来,龙马潭区累计投资1.6亿元,实现乡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在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基础上,新增43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区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率提升至79.3%,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动力。
修缮路面让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12月11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红胡路,眼前的村庄村容整洁、绿树成荫,双向两车道的路面干净明亮,满载乘客与农副产品的908路公交车缓缓驶过。
“红胡路是红星街道与胡市镇的重要通道,全线长7.8公里,因修建川南城际铁路和隆黄铁路,造成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群众反映强烈。”泸州市龙马潭区公路养护段工作员易飞鹏介绍,项目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内容包含路基、路面、排水、安防工程等,以提高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彻底解决困扰当地群众的出行难题。
与此同时,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蜀路次差路项目整治施工现场,道路南半幅已经封闭,施工人员正在开展老路病害处理作业,过往车辆在道路北半幅有序通行……此次隐患治理是龙马潭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又一个场景。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也“升级”。
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西坛村7组村民贾代才承包着一片家庭农场,他说,家门口的路修好后,游客数量明显增加,高峰期每天接待量可达600人。“接下来,我打算再承包30亩地,扩大经营规模,争取每天接待上千人。”贾代才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龙马潭区统筹公路发展,完善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成效,全力打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道路通行环境。按照“养护365”工作思路,持续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力度,将“季节性养护、预防性养护、集中整治”做到极致。大力实施次差路整治、危旧桥改造和通组硬化路建设,不断提高公路技术状况水平,畅通微循环,辖区管养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公路通行质量稳步提升。
完善三级物流体系让“快递进村”全覆盖
12月13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雪螺村党群服务中心,村邮员王敏正忙着给村民查询刚寄来的包裹。
“以前包裹要到镇上去取,坐车都要二十多分钟,现在村里就能取快递,方便多了!”村民李琴喜滋滋地说。
“我们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级物流节点,主要为农户提供快递收发服务,同时为农户代销农副产品,宣传家乡特产。”王敏介绍,村里基本都是老年人,几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自己平时也会帮老人们网购下单。
“为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寄递双向渠道,我们统筹多方资源,对2020年打造的村邮站进行配套升级,增加上墙资料、货架、蓝牙打印机、电子秤等设备,推进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龙马潭区邮政分公司运营管理负责人冯龙彦说。
如今,通过资源整合、共同配送、直达到村,快递到村时间平均缩短1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农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而邮政快递企业的成本下降20%以上。
“作为省级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我们升级改造金通·邮快驿站31个,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体系,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龙马潭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廖化福表示,下一步,龙马潭区将以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持续推进县乡道提档升级,强化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把乡村振兴的“幸福路”越修越宽。(完)